巴彦淖尔积极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
发布时间:2019-08-09 18:06 来源:巴彦淖尔市科技局
2018年以来,巴彦淖尔市聚力创建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目前各项工作任务相继部署、完成,创建工作有条不紊推进。
在杨凌和东营两个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先后创建之后,2018年1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推进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建设发展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8〕4号)指出,到2025年,布局建设一批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现代农业创新高地、人才高地、产业高地。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创建工作,自治区党委书记李纪恒在考察巴彦淖尔市时明确指示要加快创建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自治区政府主席布小林在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创建农高区列入自治区重点工作任务。科技部、科技厅相关领导先后到巴彦淖尔市考察指导农高区创建工作。巴彦淖尔市全力以赴落实农高区创建的各项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
一是健全组织领导。成立由市委书记挂帅的创建领导小组和分管副市长牵头的工作组。领导小组和工作组办公室均设在巴彦淖尔市科技局,并组建了市直属正处级的绿色产业统筹发展办公室,统筹推进农高区创建工作。
二是在巴彦淖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基础上创建国家农高区。按照国家农高区创建工作指引,要求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基础上申报创建国家农高区。巴彦淖尔市自2015年底创建了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始终坚持统筹规划、科学布局、系统实施,全面集聚科技、信息、资源、文化、生态等核心元素,按照“一园总部服务(巴彦淖尔市园区总部服务与品牌运营平台)、双核立体驱动(临河核心区、五原核心区)、三全战略提升(全域市场营销创新战略、全产业链闭环增值战略、全信息服务平台提升战略)、四创聚焦突破(高效设施农业融合创新体验、绿色肉羊集成创新示范、向日葵技术集成创新博览、农畜加工物流转型创新服务)”的发展思路,建成了核心区9.92万亩,示范区60万亩,辐射区近900万亩,园区总体建设面积达1000万亩,覆盖全市7个旗县区,园区带动农业总产值实现100多亿元。2019年6月,科技部和自治区科技厅到我市进行检查验收,为下一步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是做好规划设计。在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基础上,巴彦淖尔市聘请国家农高区创建规划专业团队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和实施方案制定,明确了创建工作指导思想、基本原则、重点任务、保障措施等。农高区规划设计总面积137.86平方公里,其中核心区8.83平方公里,规划建设用地6.2平方公里。将突出“现代生态农牧业”发展主题,着眼于“协同京津冀、联通中蒙俄”,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提升科技供给体系与质量,聚焦高新技术引领和农牧融合绿色发展,全力推动引智聚资、集企提质、创新创业,以优质粮油、精品肉羊、绿色果蔬、蒙中药材、饲草产业、生物质能源为重点,以“天赋河套”公用品牌为抓手,以“农畜产品精深加工业”为主导,培育壮大“智慧循环农牧业、生物科技产业、现代农牧服务业”。
四是积极培育创新主体,夯实产业基础。目前农高区内有高新技术企业10家,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9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个,博士科研工作站5个,产业创新战略联盟1个,涉农企业28家,产值92.3亿元。围绕农高区主导产业科技需求,巴彦淖尔市科技系统在肉羊、小麦、向日葵等农畜产品加工、生物科技、智慧循环农牧业等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方面,凝练科技项目20多项,组织申报自治区重点关键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项目15项。优先支持农高区内企业和科研机构建设工程中心、重点实验室、企业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优先支持农高区内企业申报认定高新技术企业。围绕农高区主导产业,积极争取中科院、中国农科院、中国农大等在农高区设立高层次的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基地、教学实践基地等。
五是积极完善政策保障。积极向自治区政府和科技厅报告,出台自治区层面关于支持农高区的政策措施。起草了《巴彦淖尔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建设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的若干政策》,并向相关部门征求意见,逐步完善支持农高区建设的土地政策、财政支持政策、科技支持政策、人才支持、金融支持、机制创新等支持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