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彦淖尔市高新技术企业快速发展
发布时间:2019-08-09 18:18 来源:巴彦淖尔市科技局
近年来,巴彦淖尔市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科技创新服务平台建设,引导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技术研发、成果转化,提升企业技术创新和市场竞争能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快。
截截至目前巴彦淖尔市高新技术企业达到43家,比上年增长17家,增幅65%。高新技术企业工业总产值213.82亿元,比上年同比增长57.61%,高新技术企业营业收入实现206.18亿元,比上年同比增加59.19%,其中高新技术产品收入185.44亿元,比上年增加127.29%,技术性收入实现1483.28万元,比上年增长21.55%。高新技术企业出口5.85亿元,比上年增加21.72%,其中高新技术产品出口3.41亿元,比上年增加41.76%;境外直接投资3.74亿元。全市高新技术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7.43亿元,净利润14.93亿元,比上年增长96.10%;实际上缴税19.04亿元,比上年增长216.14%;享受减免税总额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77.06%;从业人员12329人,比上年增长8.43%;其中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的97人,比上年增长59.02%。科技活动经费支出达7.31亿元,比上年增长63.48%。当年拥有有效专利490件,比上年增长83.52%;发明专利121件,比上年增长168.89%;发表科技论文38篇,比上年增长850%;拥有注册商标260件,比上年增长53.85%;软件著作权47件,比上年增长113.64%;植物新品种11件,比上年增长450%;当年形成国家或行业标准3项,比上年增长50%;当年获得国家科技奖励1项;认定登记技术合同24项,比上年增长200%;技术合同成交额423.34万元,比上年增长388.84%。
按照《国家重点支持的高新技术领域》划分,巴彦淖尔市高新技术企业主要分布在五大领域,其中生物与新医药领域有19家,占总数的44.18%;新材料10家,占总数的23.25%;资源与环境7家,占总数的16.28%;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5家,占总数的11.63%;电子信息2家,占总数的4.65%。我市高新技术企业主要以生物育种和农产品深加工企业为主,农畜产品加工企业集群迅速向高新技术提升。生物育种方面例如三瑞农科公司积极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建成向日葵研究院和自治区重点实验室,成立了抗列当、抗菌核病、分子育种三大科技攻关研发团队。公司拥有8项发明和外观专利;8项植物新品种权;11个商标权和9个著作权,科研实力居国内领先水平。成功培育出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食葵新品种——SH363、SH361。西蒙种业以玉米分子育种为主攻方向,研发了适合我国西北种植的抗寒、抗旱、中密、高产的西蒙6号等一系列品种,在分子标记和单倍体育种技术等方面取得创新,缩短了育种周期。应用整穗烘干、自动化流水线等种子加工工艺,提高了玉米种子的纯度、净度、芽率等关键技术指标。内蒙古蒙元宽食品有限公司建设了国家级星创天地、自治区企业技术中心、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自治区企业研究开发中心、自治区科普示范基地等,研制生产了发酵肉制品及固态发酵乳制品等多个系列产品,并在关键环节取得专利28项,企业销售额保持每年30%以上的增速。富川、力农、草原宏宝、巴美养殖、蒙元兴禾、润泽源、润田等高新技术企业在饲料、肉羊繁育、有机肥料等方面均取得了骄人业绩,成为巴彦淖尔市农畜产品生产加工的亮点企业。京新药业、联邦制药、联邦动保、清源保等高新技术企业在生物医药方面快速发展。
高新技术企业聚集了创新要素。巴彦淖尔市43家高新技术企业普遍建有企业研发中心,其中建成自治区级企业研发中心19个,国家工程技术中心1个,自治区工程中心5个,自治区重点实验室1个,产业技术创新联盟1个,国家级星创天地1个,院士专家工作站3个,博士科研工作站8个。创新平台载体的建设聚集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全市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机构从业人员1277人,其中引进外籍专家3人,留学归国人员5人,博士17人,硕士77人,吸纳高校应届毕业生751人。各类创新平台载体购置科研仪器设备8525.92万元,研发机构科技投入达3.76亿元,占全部高新技术企业科技投入7.32亿元的51.36%。由此带来的回报是研发机构开发新产品产值达到25.21亿元,占到高新技术企业总产值的11.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