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助力脱贫攻坚特派员护航林果产业
发布时间:2018-10-17 16:43 来源:呼和浩特市科技局
近年来,清水河县积极加强科技特派员管理工作,发挥科技特派员在脱贫攻坚中的科技引领和服务作用,围绕清水河县林果扶贫产业,开展经济林科技试验示范,组织林果科技特派员深入农村进行科技培训和现场指导,解决经济林管理过程中的瓶颈问题和技术难题。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林果科技特派员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优势,将科技火种播撒在广大农村,将科技知识技能传授给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通过“示范引领、把脉开方、授业解惑”,在助力脱贫攻坚的路上砥砺前行。
示范引领助农民增收致富
五月葡萄,十里飘香。在清水河县聚宝庄葡萄基地,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垂挂在葡萄架上,颗粒饱满成熟、色泽鲜亮、甘甜爽口,葡萄基地又迎来一个丰收年。
聚宝庄现代设施葡萄基地位于清水河县宏河镇聚宝庄村,占地90余亩,种植有夏黑、维多利亚、玫瑰香、腾稔、巨峰五个葡萄品种。“成熟最早的叫夏黑,是无核品种,高糖低酸,香甜可口,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从五月底至七月中旬其他品种也将渐次成熟。今年,早熟夏黑上市每公斤批发价约7、8元,亩产五千斤左右, 产值达一、两万元。” 科技特派员刘铁柱介绍。
2015年,拥有一身葡萄种植技术的科技特派员刘铁柱与村支书王万斌合作,在聚宝庄村建立了清水河县第一个设施葡萄基地,经过几年的精心经营,一片荒山变成了果园,百亩山地化身为聚宝盆,刘铁柱在精品葡萄种植上走出了自己的创业路,更为农民群众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引领带动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刘铁柱介绍说,“聚宝庄村民大多是移民,没有固定的收入,也没有自己的土地,葡萄基地给村里的农民们增加了收入,也带动了贫困户脱贫。一些年迈体弱不能外出打工的农民到葡萄基地打工挣钱,葡萄园用工多的时候需要200多人,每人年收入2万元左右,家门口打工也可以脱贫。”
残疾人王秀枝就是聚宝庄村的一名贫困户,丈夫下肢瘫痪没有劳动能力,自己单手手指残缺,只能从事轻体力劳动,无法外出打工,常年在葡萄基地干活。王秀枝说:“多亏葡萄基地给我打工的机会,大家也都很照顾我,在葡萄基地干活也不累,一年收入2万余元,解决了家里的生活困难,日常开销也足够了。”
目前,基地正在扩建120亩的樱桃基地和90亩的明地葡萄基地,努力打造集示范引领,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同时,基地优先解决贫困群众和失地农民的就业需求,根据基地用工情况,将与农户签订用工合同,每人每月工资约3000——4000元,农民群众可以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学习掌握葡萄的种植技术,用自己的双手脱贫增收。
把脉开方让病树再现生机
初夏时节正是油桃成熟的季节。在清水河县城关镇杨家窑村的果园,油桃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片果园几年前曾染过 “根癌病”,林果科技特派员采用综合疗法精心治理,开科技良方令病树再现了新生机。
“果园里的油桃树是2012年栽种的,当时种了20棚共计约6000棵。”果园负责人说,“但在2015年底大棚升温时,科技人员发现果树枝叶瘦弱发黄、根部起瘤,科技人员便带着病本到内蒙古农业大学进行化验,经果树专家们诊断,油桃得的是‘根癌病’,俗称树木癌症,属不治之症。当时觉得整个果园都没希望了,后来科技局派来了林果科技特派员,对生病果园进行了综合治理,竟然使病树得以恢复。”
“果园当时属于根癌病发病中晚期,病害易传染而且无药可治。”林果科技特派员余涛回忆说,“经过检测,整个果园的油桃树或轻或重都有染病,砍掉病树不可行,最后采用了‘生物防治为主疗,化学防治为急救’的综合疗法进行治理。”
林果科技特派员余涛采用系列方法,通过割除病癌、高锰酸钾消毒、增强酸性有机肥及硫酸亚铁改良土壤,使病害得到有效控制,让患根癌病的油桃树当年便重新焕发生机。
三年来,果园的果树郁郁葱葱、挂果累累,果实亮丽美观、风味浓甜,果园连年丰产,为果农增加了不少收入。
授业解惑以专业授人以渔
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助推脱贫攻坚作用,清水河县科技局以服务全县百万亩扶贫林果产业为目标,针对基层科技力量薄弱,缺乏林果技能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林果科技特派员专业优势,组建了科技扶贫林果技术服务队,为基层技术员、果农、贫困户量身定做了培训内容,做全做实传道授业解惑职责。
自2018年初春起,林果技术服务队巡回各乡镇,走基地、进果园、入农户,开展以果树经济林为主的林果管理技术全方位培训。科技特派员技术队采取理论学习与现场示范相结合、实际操作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定点培训与随时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地培训指导,主要围绕果树栽植技术、整形修剪、嫁接改良、病虫害防治、果园管理等方面展开。截至目前,科技特派员在各乡镇田间地头举办理论培训和现场培训20余场次,共培训技术骨干和果农800余人次,嫁接杏树3000余亩,果树整形修剪面积20000余亩。
自培训开始以来,为及时解决果农遇到的果树管理疑难问题,林果科技特派员一直与果农保持联系,随时随地到果农园中亲自查看、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跟踪服务,一心一意为果农排忧解难。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林果科技特派员们通过一次次灵活多样的授课、一步步精准耐心的指导、一遍遍详尽重复的知识,教授果农熟练掌握果园管理的各项技能,激发果农争学技术脱贫致富的愿望,使果农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把所学的知识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通过林果种植迈上脱贫增收之路。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林果科技特派员利用自己的专业技术优势,将科技火种播撒在广大农村,将科技知识技能传授给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通过“示范引领、把脉开方、授业解惑”,在助力脱贫攻坚的路上砥砺前行。
示范引领助农民增收致富
五月葡萄,十里飘香。在清水河县聚宝庄葡萄基地,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垂挂在葡萄架上,颗粒饱满成熟、色泽鲜亮、甘甜爽口,葡萄基地又迎来一个丰收年。
聚宝庄现代设施葡萄基地位于清水河县宏河镇聚宝庄村,占地90余亩,种植有夏黑、维多利亚、玫瑰香、腾稔、巨峰五个葡萄品种。“成熟最早的叫夏黑,是无核品种,高糖低酸,香甜可口,是市场上最受欢迎的品种之一,从五月底至七月中旬其他品种也将渐次成熟。今年,早熟夏黑上市每公斤批发价约7、8元,亩产五千斤左右, 产值达一、两万元。” 科技特派员刘铁柱介绍。
2015年,拥有一身葡萄种植技术的科技特派员刘铁柱与村支书王万斌合作,在聚宝庄村建立了清水河县第一个设施葡萄基地,经过几年的精心经营,一片荒山变成了果园,百亩山地化身为聚宝盆,刘铁柱在精品葡萄种植上走出了自己的创业路,更为农民群众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引领带动了农民群众增收致富。
刘铁柱介绍说,“聚宝庄村民大多是移民,没有固定的收入,也没有自己的土地,葡萄基地给村里的农民们增加了收入,也带动了贫困户脱贫。一些年迈体弱不能外出打工的农民到葡萄基地打工挣钱,葡萄园用工多的时候需要200多人,每人年收入2万元左右,家门口打工也可以脱贫。”
残疾人王秀枝就是聚宝庄村的一名贫困户,丈夫下肢瘫痪没有劳动能力,自己单手手指残缺,只能从事轻体力劳动,无法外出打工,常年在葡萄基地干活。王秀枝说:“多亏葡萄基地给我打工的机会,大家也都很照顾我,在葡萄基地干活也不累,一年收入2万余元,解决了家里的生活困难,日常开销也足够了。”
目前,基地正在扩建120亩的樱桃基地和90亩的明地葡萄基地,努力打造集示范引领,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现代化农业园区。同时,基地优先解决贫困群众和失地农民的就业需求,根据基地用工情况,将与农户签订用工合同,每人每月工资约3000——4000元,农民群众可以一边打工赚钱,一边学习掌握葡萄的种植技术,用自己的双手脱贫增收。
把脉开方让病树再现生机
初夏时节正是油桃成熟的季节。在清水河县城关镇杨家窑村的果园,油桃树枝繁叶茂,硕果累累。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片果园几年前曾染过 “根癌病”,林果科技特派员采用综合疗法精心治理,开科技良方令病树再现了新生机。
“果园里的油桃树是2012年栽种的,当时种了20棚共计约6000棵。”果园负责人说,“但在2015年底大棚升温时,科技人员发现果树枝叶瘦弱发黄、根部起瘤,科技人员便带着病本到内蒙古农业大学进行化验,经果树专家们诊断,油桃得的是‘根癌病’,俗称树木癌症,属不治之症。当时觉得整个果园都没希望了,后来科技局派来了林果科技特派员,对生病果园进行了综合治理,竟然使病树得以恢复。”
“果园当时属于根癌病发病中晚期,病害易传染而且无药可治。”林果科技特派员余涛回忆说,“经过检测,整个果园的油桃树或轻或重都有染病,砍掉病树不可行,最后采用了‘生物防治为主疗,化学防治为急救’的综合疗法进行治理。”
林果科技特派员余涛采用系列方法,通过割除病癌、高锰酸钾消毒、增强酸性有机肥及硫酸亚铁改良土壤,使病害得到有效控制,让患根癌病的油桃树当年便重新焕发生机。
三年来,果园的果树郁郁葱葱、挂果累累,果实亮丽美观、风味浓甜,果园连年丰产,为果农增加了不少收入。
授业解惑以专业授人以渔
为进一步发挥科技助推脱贫攻坚作用,清水河县科技局以服务全县百万亩扶贫林果产业为目标,针对基层科技力量薄弱,缺乏林果技能的实际情况,充分发挥林果科技特派员专业优势,组建了科技扶贫林果技术服务队,为基层技术员、果农、贫困户量身定做了培训内容,做全做实传道授业解惑职责。
自2018年初春起,林果技术服务队巡回各乡镇,走基地、进果园、入农户,开展以果树经济林为主的林果管理技术全方位培训。科技特派员技术队采取理论学习与现场示范相结合、实际操作与讨论交流相结合、定点培训与随时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实地培训指导,主要围绕果树栽植技术、整形修剪、嫁接改良、病虫害防治、果园管理等方面展开。截至目前,科技特派员在各乡镇田间地头举办理论培训和现场培训20余场次,共培训技术骨干和果农800余人次,嫁接杏树3000余亩,果树整形修剪面积20000余亩。
自培训开始以来,为及时解决果农遇到的果树管理疑难问题,林果科技特派员一直与果农保持联系,随时随地到果农园中亲自查看、指导和解决实际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技术指导、跟踪服务,一心一意为果农排忧解难。
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林果科技特派员们通过一次次灵活多样的授课、一步步精准耐心的指导、一遍遍详尽重复的知识,教授果农熟练掌握果园管理的各项技能,激发果农争学技术脱贫致富的愿望,使果农从“要我学”变为“我要学”,并把所学的知识技术应用到实际生产中,通过林果种植迈上脱贫增收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