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先锋·服务者说 | 以精准服务架桥破壁 让科技与产业“双向奔赴”
发布时间:2025-07-29 23:00 来源:自治区科技厅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处 赤峰市科技局
开栏语:
在创新驱动发展时代浪潮中,科技服务工作者正化身为“创新领航员”,架起政企协同坚实桥梁。他们以专业为舵,以实践为帆,在科技成果转化蓝海中破浪前行。从政策解读到技术赋能,从精准把脉到资源整合,这些“发展赋能者”如何破解企业“成长烦恼”?他们的服务模式又为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了哪些新动能?
即日起,特开设“创新先锋·服务者说”专栏,聚焦一线优秀科技特派员奋斗故事,解码他们从“政策专家”到“全能管家”成长路径,为科技创新服务提供可复制经验样本,助力培育更具活力的创新生态。
科技与产业之间,似乎总隔着一道无形的墙——企业困于技术瓶颈找不到解法,科研成果难以突破实验室围墙。谁能成为破局的关键?在赤峰,一位企业科技特派员的行动正悄然给出答案。他敏锐地捕捉到一个个关键契机,又在某个车间默默耕耘两年,最终让停滞的齿轮重新转动。这不是巧合,而是一场关于创新如何真正落地的精准突围……
2024年5月,在赤峰市科技局举办的成果发布会上,科技特派员郑雪敏正专注聆听各类创新产品介绍。当听到人保财险推出“中试综合保险”时,他察觉这款产品,正是破解科技企业中试环节“不敢投、不敢试”痛点关键。
“中试阶段设备投入大、工艺风险高,企业常因怕失败而犹豫不前。”郑雪敏心里立刻想到赤峰经方医药技术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这家重点医药研发企业正卡在核心项目中试“风险关”,急需风险保障支撑。
他当即主动担当“桥梁”,第一时间奔赴企业车间,与研发负责人深入交流:“中试综合保险能覆盖设备故障、工艺验证失败等核心风险,相当于给研发装上‘安全阀’。”随后又多次往返人保财险与企业之间,细致阐释保险价值,协调双方需求。在他的推动下,双方迅速达成共识。
2024年6月,自治区首张、全国第二单“中试综合保险”保单正式签署,为赤峰经方医药核心研发项目筑起风险屏障。“有了这份保障,我们敢在中试上放手投入了!”企业负责人说,这张保单在化解企业成果转化后顾之忧的同时,也成为自治区科技保险服务医药研发里程碑,彰显科技特派员精准服务的硬核力量。
在赤峰凯峰商贸有限公司荞麦加工车间里,机器轰鸣。2024年9月,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教授工作站正式在凯峰商贸落户,这是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在内蒙古的首个专注荞麦深加工的教授工作站。而这背后,是科技特派员郑雪敏两年的“牵线”坚守。
2022年,郑雪敏在走访凯峰商贸时,发现企业虽有优质荞麦原料,却因深加工技术不足,产品附加值始终上不去。“我们想做功能性荞麦食品,但缺核心技术支撑。”企业负责人的话让他记在心里。
凭借多年积累的资源网络,郑雪敏立刻对接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的沈群、薛勇教授团队,此后两年间,他化身“科技红娘”,组织10余次技术交流、需求对接和现场考察,跨越千里协调双方时间,细致梳理企业技术痛点与高校科研方向契合点。
“郑特派员每次都带着我们的问题去见专家,回来就给我们讲解决方案,比我们自己还上心!”凯峰商贸负责人感慨道。如今,教授工作站已启动荞麦功能成分提取、新型产品开发等研究,为企业注入科技智力支撑。
从科技保险为成果转化“托底”,到顶尖智库为产业升级“赋能”,科技特派员郑雪敏以精准服务架起科技与产业的桥梁。在他的身影背后,是无数科技特派员深入一线、破解难题的生动实践,为区域创新生态优化、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写下温暖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