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北建设看创新 | 密织绿网筑屏障 “揭榜挂帅”攻坚斩断“天牛链”
发布时间:2025-07-14 22:00 来源:自治区科技厅农牧业与社会发展科技处
光肩星天牛作为全球重大检疫性蛀干害虫,对以杨、柳、榆为主要造林树种的“三北”防护林体系造成毁灭性破坏,致使2亿多棵被害木被砍伐,防护林林相残败,失去防护价值,经济与生态损失不可估量。
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牵头,联合河北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生态保护与修复研究所等七家单位实施的自治区“揭榜挂帅”防沙治沙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内蒙古河套平原高标准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集成技术与示范”项目,针对河套平原农田防护林衰退问题,深入揭示衰退过程及成因机制,科学培育适于农田防护林建设的高抗光肩星天牛新品种,研发多树种多林种相结合、兼顾中长期效益的农田防护林体系配置方案,构建河套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建设集成技术体系并应用示范,取得重要进展。
“林网构建,树种是关键。”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沙漠林业实验中心王志刚研究员介绍,项目应用抗光肩星天牛树种,通过营林措施构建对光肩星天牛有自净功能的林分,不需要化学防治,就能实现林分尺度上对光肩星天牛的自然控制,为解决西北地区农田防护林建设打开新路径。
研究团队持续开展抗光肩星天牛树种杂交育种、良种规模化育苗和新品种扩繁工作,沙林杨良种目前已被推广到巴彦淖尔市临河区、杭锦后旗、五原县、磴口县,甘肃酒泉、敦煌、金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石河子等地。营造新品种小规模多点投放试验林,分别在中国林科院沙林中心实验场、新华林场及其马场地分场、临河区狼山农场等8个地点投放了沙林杨、沙新杨、美胡杨、新疆杨及美新杨等9个杨树品种,共计5800余株。
项目创新性提出“以育代造”创新造林模式,缩短营林周期、降低营林成本。在新品种育苗、扩繁方面,已完成沙林杨与新疆杨杂交,杂交后代“沙新杨1号”已通过新品种审核,“沙新2号”、“沙新3号”进入申报流程,现已通过形式审查;完成沙林杨外植体处理方式筛选,诱导培养基、分化培养基、生根培养基的筛选工作,组培繁育技术流程基本确定;完成沙林杨、美新杨、美胡杨三个系列杨树新无性系的短硬枝扦插繁育技术;建成河套平原农田防护林体系集成示范区4万亩;营建窄带密植、抗天牛、节水、“防护+用材”、防护效益稳定持久、可持续经营的农田防护林建设核心示范点。
下一步,项目组聚焦服务河套平原农田防护林全域提升、永续利用、生态经济社会效益俱佳长效机制,提出多树种多林种相结合、兼顾中长期效益的农田防护林体系配置方案,研发新型高效农田防护林配置模式及提质增效技术,创建符合土地集约利用和农田现代化作业的新型农田防护林技术并开展示范和推广,为“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可借鉴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