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特派在行动 | 金属材料研究所科技特派员工作站赋能产业升级
发布时间:2025-06-30 23:09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高新技术产业创新处
近日,内蒙古自治区科技特派员、内蒙金属材料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张鸣一带领工作站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入包头市多家企业,开展技术指导与科技服务,助力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推动产业升级。
“如何提升钨阴极使用寿命?”“铝合金焊接工艺如何优化?”在包头市三隆稀有金属有限公司生产车间,特派员们实地考察稀土熔盐电解制备生产线,与企业技术人员“面对面”交流,“手把手”指导,针对钨阴极损耗过快问题,提出创新性解决方案。通过技术攻关,成功将钨阴极使用周期从200天提升至360天,并授权国内发明专利1件,填补自治区在该领域技术空白。
钨阴极延寿技术是稀土企业面临的共性难题,直接影响生产效率和成本。为解决这一问题,内蒙金属材料研究所特派员工作站与三隆稀有金属有限公司展开深度合作,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改进材料性能,最终实现技术突破。该项技术不仅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还为自治区稀土产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我们开展钨阴极延寿技术研究,就是为了帮助企业降低生产成本,提升市场竞争力。未来,我们将继续与企业紧密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张鸣一介绍道。
此外,工作站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借助内蒙古自治区焊材研发试制与评价平台,深入包铝、大为材料等企业提供专业化技术支持。在包头铝业生产现场,特派员们协助企业研发试制6056铝合金线材,成功轧制出φ5.5铝合金线材,完全满足用户需求。同时,与北重集团合作研发军用高强铝合金焊丝,并利用平台对焊丝性能进行检测与评价,为军工领域提供可靠材料保障。
研究所还围绕ZL114A合金在电磁条件下黏度特性展开试验,搭建专用平台研究复合电磁场对铝合金浇铸熔体流动性的影响。相关数据为一机林峰特种铸造企业浇铸工艺改进提供科学依据,助力企业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去年,工作站特邀国防科工局专家,举办军民融合领域知识培训班,吸引50余名企业代表参与。培训内容聚焦专项资金申报和技术创新,为企业提供实用的政策指导。同年,工作站还承办包头市大型仪器协作共享工作现场会,分享仪器开放共享经验与成果,为科技创新资源集聚提供新思路。
截至目前,工作站派出特派员18人次,服务企业35家,累计培训企业数量50余家,培训90人次,2025年开展科技体检活动,与10余家铝产业加工企业深度聚焦铝后产业发展、企业降本增效、关键技术攻关、成果转移转化等事项座谈交流。
“科技特派员的工作既解决问题,搭建桥梁,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张鸣一表示,未来,内蒙金属材料研究所特派员工作站将继续发挥技术优势,深化与地方企业的合作,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落地转化,为自治区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