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者·正青春|青春“进行时”!今天,致敬每一位青年科技工作者
发布时间:2025-05-04 22:38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基础研究与科研条件处
青年人才是科技创新的践行者和生力军,更是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引擎和决定性力量。近年来,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聚焦人才梯次培养,持续完善资助体系,扩大资助规模,大力支持青年人才勇敢尝试,敢于争先,在科技创新任务中“挑大梁、当主角”。在自治区杰出青年基金项目支持下,一批青年科技人才竞相涌现,他们以敏锐的洞察力、旺盛的创造力和无畏的探索精神,在各个科技领域崭露头角,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他们甘做“冷板凳”、敢闯“无人区”,在基础研究领域默默耕耘,挥洒青春芳华。今天是五四青年节,让我们一起听一听,这些青年人才以不懈奋斗践行科研报国使命,以科技创新浇灌自立自强的青春誓言。
内蒙古农业大学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刘文俊
团队聚焦自治区农畜产品基地建设和乳业振兴战略,依托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课题,在乳酸菌种质资源收集、保护及功能开发等领域开展科研攻关,成功构建了“资源-基因-产业”全链条创新体系,为益生菌产业自主化发展及乳业全链条提质增效提供关键技术支撑。目前团队分离保藏乳酸菌55328株,发现6个新种,建成全球最大种质资源库;完成30168株基因组测序,构建首个基因组数据库,阐明乳酸菌多样性形成规律;发明高效筛选技术,实现科研成果产业化,打破国外垄断。未来,我将持续深耕创新,助力自治区乳业科技“突围”,为我国乳酸菌产业发展贡献力量。
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温彩凤
我们围绕风力发电系统气动效率优化、低噪声设计、结构可靠性提升等核心问题,持续开展多元储能匹配与智能控制基础研究,形成覆盖“发电-储能-调控”全链条的技术储备。研究成果深度融入自治区新能源与储能产业战略布局,为区域新能源规模化开发、沙戈荒能源基地建设及消纳机制完善提供基础理论和关键技术支撑。下一步,依托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联合内蒙古电力集团、南瑞继保等龙头企业开展应用基础研究,为“双碳”目标实现提供战略科技力量。
内蒙古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包黎红
团队长期从事稀土硼化物功能材料制备、表征及物理性能等方面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近年来,在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下,我们持续攻克科学问题,突破技术瓶颈,在材料性能优化、机制解析等方面取得系列成果,部分已进入中试转化阶段。实践让我们更加深刻认识到,唯有紧扣国家与自治区战略发展需求,立足区域资源禀赋,才能最大限度释放科技创新价值。未来,团队将进一步强化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速基础研究成果转化应用,为自治区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内蒙古医院
副院长/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祝勇
近年来,团队长期致力于攻克椎间盘退变、脊柱侧弯矫形康复和脊柱转移瘤等临床诊治难题。在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支持下,形成了一套全新的椎间盘分解-合成代谢平衡理论与椎间盘退变患者分期诊疗理论,填补了自治区脊柱外科相关领域空白。相关研究成果荣获自治区自然科学一等奖、内蒙古青年科学技术创新奖等荣誉,这对我和团队是莫大的鼓舞和支持。下一步,我们将依托自治区“1+7+N”科技政策体系优势,持续深化医工交叉研究,加强学术组织和研究团队建设,为提升自治区脊柱疾病诊疗水平贡献科技力量,助力健康内蒙古发展。
内蒙古科技大学科技处处长
/教授/博士生导师
曹钊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资源的高效利用成为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自治区自然基金等项目支持下,面对我区稀土、黄金、煤炭等战略资源开发利用中的难题,我和团队深入企业调研,凝练科学问题,开发出2种稀土新型高效浮选药剂、2台黄金选冶过程强化装备、1套煤炭氧化程度测定装置和1种氧化煤浮选药剂,并在包钢集团、中国黄金集团、国家能源集团等企业得到推广和应用,为企业大幅度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作为一名青年科研工作者,我将全身心投入基础研究,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产业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应有力量。
内蒙古大学教授/硕士生导师
杨琳
内蒙古承载着以电力领域为突破口、引领能源体系范式革新的历史重任。由我牵头实施的自治区杰出青年基金项目与碳达峰碳中和专项,聚焦低碳技术创新,系统整合环境治理、经济发展与社会福祉三大核心维度,提出“能源-环境-公平”本土化分析范式,为破解“能源不可能三角”困局探索出全新路径。未来我将不断以新担当、新作为,矢志奋斗,以梦为马,不负韶华,一步一个脚印走好科技创新“第一方阵”,为自治区能源产业转型升级、创新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