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深化“放管服” 释放创新动能——解读《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规程》修订亮点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科技资源统筹处 发布日期:2025-04-30 21:11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近日,自治区科技厅新修订《科技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规程》,聚焦科研主体关切,此次修订以“重实效、强激励”为导向,通过“放权、提效、强成果”三大核心举措,破解科研项目管理中的“繁、难、慢”问题,以制度活力激发创新活力。

简政放权 构建高效治理体系

此次修订《规程》核心突破在于大幅下放管理权限,将专项经费100万元以下项目的评价权下放至盟市科技局、自治区部分直属高校院所、国家驻区科研单位,实行后置审核备案,同时取消原“验收工作委员会”层级。这一调整充分激发基层自主性,打破“审批链条长、自主权不足”等问题,赋予盟市和科研单位直接评价权,使地方能够结合区域创新需求灵活决策。

在权责匹配机制方面,自治区科技厅统筹监督,从“管过程”转向“管结果”。明确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为实施主体,基层单位承担归口管理,形成“分层负责、协同联动”的治理框架,呼应国家“放管服”改革要求,推动科研管理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型,探索欠发达地区以“小切口、大牵引”创新治理路径。

优化流程 让科研管理快起来

《规程》构建“沙漏型”管理模型,规范受理与审查流程,通过材料规范、流程加速、出周期控制“三步走”,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实现科研管理效能系统性提升。

第一步前置科技报告审核,要求项目单位在申请前完成科技报告备案,专业机构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第二步强化经费监管,明确50万元以上项目须经财务审计;第三步为高效创新开“绿灯”,允许项目单位在到期后3个月内申报,也支持项目提前不超过周期1/3时间申请,为成果快速转化抢占市场窗口。

不符合评前审查要求的退回申请单位修改次数为2次,每次不超过15天,设置“不通过”和“结题”分级处理通道......《规程》通过“时间锚点”和“次数限制”双约束,既给予项目单位纠错机会,又避免无限期拖延,既倒逼项目方压实主体责任,又体现对科研规律尊重。

依托自治区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在项目到期前3个月自动触发预警机制,向项目承担单位、归口管理部门等六类主体同步推送提示信息。这种“闹钟式”管理为项目单位留足准备时间,彰显管理服务温度。

成果导向 50%评分权重

倒逼“研以致用”

新修订《规程》最突出变化是进一步强化成果导向,确立“成果转化”为核心评价标准,扭转“重论文轻应用、重立项轻产出”倾向,推动科研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

《规程》明确,成果及成果转化相关评分指标占绩效目标完成的百分比提高至50%,更加突出以成果为导向的综合绩效评价,弱化论文数量等传统学术指标。同时,重点核查材料完整性、真实性,财务凭证合规性,以及成果标注规范性,杜绝“假成果、虚绩效”。

此外,评价结果与科研资源配置深度挂钩,通过绩效评价的项目结余资金可留归单位,用于后续科研直接支出,自主使用让科研团队能灵活调整研发方向,持续探索前沿技术;评价结论为“结题”“不通过”的及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因主观原因致使不通过的,收回结余资金并纳入科研诚信“黑名单”,形成“创新有为者得利、消极应付者受惩”导向。


附件:

上一篇: 自治区科技厅与巴彦淖尔市政府对接座谈

下一篇: 筑牢“安全线” 把好“节前关”——自治区科技厅开展安全大检查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科技厅工作

深化“放管服” 释放创新动能——解读《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规程》修订亮点

发布时间:2025-04-30 21:27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科技资源统筹处

近日,自治区科技厅新修订《科技计划项目综合绩效评价工作规程》,聚焦科研主体关切,此次修订以“重实效、强激励”为导向,通过“放权、提效、强成果”三大核心举措,破解科研项目管理中的“繁、难、慢”问题,以制度活力激发创新活力。

简政放权 构建高效治理体系

此次修订《规程》核心突破在于大幅下放管理权限,将专项经费100万元以下项目的评价权下放至盟市科技局、自治区部分直属高校院所、国家驻区科研单位,实行后置审核备案,同时取消原“验收工作委员会”层级。这一调整充分激发基层自主性,打破“审批链条长、自主权不足”等问题,赋予盟市和科研单位直接评价权,使地方能够结合区域创新需求灵活决策。

在权责匹配机制方面,自治区科技厅统筹监督,从“管过程”转向“管结果”。明确项目管理专业机构为实施主体,基层单位承担归口管理,形成“分层负责、协同联动”的治理框架,呼应国家“放管服”改革要求,推动科研管理从“政府主导”向“多元共治”转型,探索欠发达地区以“小切口、大牵引”创新治理路径。

优化流程 让科研管理快起来

《规程》构建“沙漏型”管理模型,规范受理与审查流程,通过材料规范、流程加速、出周期控制“三步走”,在保证质量前提下实现科研管理效能系统性提升。

第一步前置科技报告审核,要求项目单位在申请前完成科技报告备案,专业机构15个工作日内完成审核;第二步强化经费监管,明确50万元以上项目须经财务审计;第三步为高效创新开“绿灯”,允许项目单位在到期后3个月内申报,也支持项目提前不超过周期1/3时间申请,为成果快速转化抢占市场窗口。

不符合评前审查要求的退回申请单位修改次数为2次,每次不超过15天,设置“不通过”和“结题”分级处理通道......《规程》通过“时间锚点”和“次数限制”双约束,既给予项目单位纠错机会,又避免无限期拖延,既倒逼项目方压实主体责任,又体现对科研规律尊重。

依托自治区科技计划管理信息系统,在项目到期前3个月自动触发预警机制,向项目承担单位、归口管理部门等六类主体同步推送提示信息。这种“闹钟式”管理为项目单位留足准备时间,彰显管理服务温度。

成果导向 50%评分权重

倒逼“研以致用”

新修订《规程》最突出变化是进一步强化成果导向,确立“成果转化”为核心评价标准,扭转“重论文轻应用、重立项轻产出”倾向,推动科研与产业需求深度对接。

《规程》明确,成果及成果转化相关评分指标占绩效目标完成的百分比提高至50%,更加突出以成果为导向的综合绩效评价,弱化论文数量等传统学术指标。同时,重点核查材料完整性、真实性,财务凭证合规性,以及成果标注规范性,杜绝“假成果、虚绩效”。

此外,评价结果与科研资源配置深度挂钩,通过绩效评价的项目结余资金可留归单位,用于后续科研直接支出,自主使用让科研团队能灵活调整研发方向,持续探索前沿技术;评价结论为“结题”“不通过”的及项目承担单位和负责人因主观原因致使不通过的,收回结余资金并纳入科研诚信“黑名单”,形成“创新有为者得利、消极应付者受惩”导向。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