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潮中奏响“北疆和声”
发布时间:2025-03-28 22:00 来源:自治区科技厅外国专家局(科技合作处) 呼和浩特市科技局
国家乳业技术创新中心与北京协同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在乳业领域关键核心部件国产化替代开展合作。
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与上海硅羿科技有限公司共建合成生物前沿技术实验室,定制化开发牧草RNA生物农药。
北京泓慧能源公司3MW飞轮系统并入中核汇能二连浩特99MW风电场,提供“一次调频”服务。
北京十沣科技有限公司的离散元仿真分析软件应用于内蒙古京能盛乐热电有限公司的磨煤机磨辊磨损计算.......
当京津冀协同发展春风越过燕山山脉,创新磁场效应在内蒙古草原迸发,资源禀赋与创新基因深度融合,一幅“双向赋能、协同共进”壮阔画卷徐徐展开。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内蒙古时强调:“要加强与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和东三省的联通,更好融入国内国际双循环。”
2023年,国务院印发《国务院关于推动内蒙古高质量发展奋力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的意见》指出,积极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化京蒙协作,探索推动内蒙古与北京开展对口合作。
大鹏之动,非一羽之轻;骐骥之速,非一足之力。面临新发展机遇,内蒙古主动融入京津冀区域协同创新体系,沿着擘画区域协调发展蓝图奋蹄疾驰。
2024年,自治区科技厅与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在北京签署深化科技创新合作协议,携手打造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内蒙古创新中心、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呼和浩特研究中心,构建“1+1+N”创新合作模式,合力支持颠覆性技术创新项目和成果在内蒙古落地,助力内蒙古实施科技“突围”工程。
“内蒙古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产业优势和丰富应用场景,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创新合力,共同发掘颠覆性技术,促进颠覆性项目落地转化,助力内蒙古高质量发展。”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助理主任侯婷说。
区域协调发展不只是简单的产业转移,是创新要素的重新排列组合,更是优势互补的价值共创。
自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呼和浩特研究中心实体化运行以来,加速高科技成果转化与应用,精准对接项目22个,其中科技部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颠覆性技术创新重点专项11个,在呼和浩特市转化落地项目9个,为内蒙古注入强大创新动力。
“今年双方将常态化开展项目对接,发挥颠覆性技术专项基金放大作用,支持帮助颠覆性技术企业找市场、找订单,合力打造颠覆性技术应用场景,形成‘一个中心+一批高成长性企业+一批科技园区’的新发展模式。”呼和浩特市科技局党组书记、局长李孔燕表示,加速整合京津冀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科创人才资源和呼和浩特市产业资源,引进培育更多高成长性科技型企业,推动颠覆性技术和项目落地转化,加快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在2025京津冀协同创新与高质量发展论坛上,内蒙古再次受邀作主旨推介,释放出主动融入、深化区域合作的积极信号。
“内蒙古与京津冀地缘相邻、山水相联、人文相亲、经济相融,是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影响区,期待与京津冀共同携手成就事业、实现价值、逐梦未来。”自治区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张文韬表示,内蒙古将立足自身禀赋特点和战略定位,深入推进区域合作深化行动,举全区之力、聚各方合力,在人工智能、新能源、现代农牧业、新材料、低空经济等领域与京津冀三地深化合作,力争在实现互利共赢上“双向奔赴”。
行稳致远终为始,聚势谋远开新局。内蒙古抢抓京津冀协同发展机遇,以“能”赋“智”强支撑,以“智”促“能”增动能,形成融合共生、双向赋能新格局,奏响区域创新发展最美“北疆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