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赋能 兴农有径 点亮田野新希望
发布时间:2025-01-05 22:24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创新平台建设处 农牧业与社会发展科技处
残膜污染怎么治理?
盐碱地如何实现改良利用?
马铃薯产业
靠什么提质增效?
农业发展遇到的问题
正是科学技术攻坚的目标
为了降低地膜残膜污染
在自治区科技厅支持下
中国农业科学院北方农牧业技术创新中心
依托玉米密植滴灌高产关键技术集成与示范研究项目
引入技术团队
通过科技包县、市等方式
在11个盟市50余个旗县
开展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
2024年推广示范面积达1395.8万亩
据测算
每年可为内蒙古玉米种植
节约地膜投入8亿元
该技术本土化用于呼和浩特
全株青贮玉米种植
测产结果显示亩产达5吨以上
为自治区玉米高产稳产
和粮食产量首次突破800亿斤
作出积极贡献
玉米密植滴灌高产关键技术成果对比
兴安盟
在“中国草原生态稻米之都”兴安盟
科研工作者现场查看水稻长势
北方中心立项
“寒地秸秆全量原位还田缓释多效综合技术”
2024年每亩化肥减量10公斤
产量增长86.53公斤
节本增效达249.5元
累计推广83万亩
乌兰察布
“中国马铃薯之都”乌兰察布
是国家级种薯、商品薯
加工薯的核心产区
北方中心支持研发
基于
智能灌溉的马铃薯数字化绿色高效生产技术
融合智能灌溉、物联网系统
初步搭建起
马铃薯智能灌溉水肥决策与生长模型
技术示范区亩产量
较常规高出390kg,达3420kg
基于智能灌溉的马铃薯数字化绿色高效生产技术集成研究观摩会
通过“自治区-盟市-旗县”
三级联动高效示范推广
累计推广面积约1万亩
北方中心由自治区科技厅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
及中国农业科学院三方联合共建
承载着国家战略重任
是推动内蒙古农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打造
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及输出基地核心枢纽
作为京蒙科技协作的“桥头堡”
紧密围绕
自治区、呼和浩特市农业增产增收的迫切需求
依托“4+6”产业技术平台
持续加强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攻关
促进中国农科院前沿科技成果
在内蒙古实现集成优化、
本地化转化及广泛应用推广
为科技兴农赋能乡村振兴贡献科技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