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问六答解析《内蒙古自治区推行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工作指引》
发布时间:2025-01-04 09:23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处
为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优化科技创新资源合理配置,降低科技成果转化门槛,鼓励更多企业和研究机构参与科技创新,近日,自治区科技厅发布《内蒙古自治区推行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工作指引》(以下简称《工作指引》)。为了帮助大家全面深入了解“先使用后付费” 这一成果转化新模式,创新内蒙古就关切问题进行解答。
问
一、此《工作指引》的背景是什么?有什么目标?
答
为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关于“鼓励和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把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工作部署,在学习借鉴陕西省成功经验的基础上,科技成果转化促进处起草了《内蒙古自治区推行科技成果先使用后付费试点工作指引》。旨在解决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通过延期付款,降低企业承接科技成果转化的前期资金投入压力。二是通过政府背书的服务平台实施许可,为企业增信。三是通过政策补贴,降低成果交易成本。
问
二、如何保障科技成果提供方在“先使用后付费”模式中的权益?
答
在双方合作之初,会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详细合同,明确规定使用范围、期限、保密义务等关键条款,科技成果提供方有权对成果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例如定期检查、数据监测等方式,防止滥用或未经授权的扩散,引入第三方机构提供担保或保险服务,降低供方的损失风险。
问
三、“先使用后付费”模式是否具备可操作性?
答
这种像我们平常在网上购物时“先使用后付费”的模式,对企业来说降低了科技成果转化前的投入和试错成本,鼓励了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因为科研机构在技术推广初期就能获得一定的市场反馈,有助于后续的技术改进和升级,市场意识、服务意识也会随之增强。企业不用担心没钱买,也不用担心一次性全额付款带来的市场风险,因而可以打消顾虑、轻装上阵。科技成果的验证和走向市场的步伐就会加快,不会再沉睡在柜子里。
问
四、工作平台功能定位是否合理?
答
“蒙科聚”作为平台线上服务与展示的重要载体作用,在政策实施中扮演了关键角色,更加方便广大创新主体更好地享受科技成果发布、需求对接、技术备案和激励发放、成果转化等服务,平台的数字化和公开化特性将大幅提升匹配效率,缩短交易周期,为政策实施提供高效支撑。
问
五、政策导向是否明确,对于科技成果转化是否有实质性的帮助?
答
该政策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的实际难点,通过“先使用后付费”的创新模式,降低企业承接职务科技成果的初始资金压力,促进科技成果在产业应用中的落地转化。以“先使用后付费”方式实施成果转化的交易双方,以“免费用”为媒介,跳出了成果本身,实现了更进一步的产学研合作。这种灵活的许可支付方式不仅为企业探索新技术提供了广阔空间,也有助于提升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问
六、补贴机制是否完善,具体针对哪些群体,激励作用明显吗?
答
通过许可补贴、承接补贴和担保补贴三大模块,政策充分兼顾了成果供给方(高校、科研院所)、需求方(企业)和金融服务方(担保机构)的利益诉求,形成了多方协同的支持体系,既保障了技术交易的顺利进行,又提升了各方参与的积极性。随着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科研人员“安心试”、中小微企业“敢于试”的氛围已逐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