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科技情暖戍边户 戈壁菜香韵悠长——乌兰察布市戍边牧民吃上了自产新鲜蔬菜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农牧业与社会发展科技处 乌兰察布市科技局 发布日期:2024-12-10 23:11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初冬,乌兰察布四子王旗江岸苏木额尔登嘎查寒风刺骨。戍边牧民攀福平家,火锅宴正盛,一边是现宰牛羊肉,一边是绿意盎然的新鲜蔬菜,令人垂涎。

攀福平边吃边感叹道:“真是没想到,咱们现在能坐在家里,吃上自己种的蔬菜,多亏了科技特派员的指导让咱们戍边户的生活有了新变化。”

荒漠戈壁

“种下”蔬菜基地

四子王旗北与蒙古国接壤,其边境线绵延104公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分散居住着400户戍边户。这里是典型的荒漠化地带,高纬度与高海拔交织,戈壁风貌尽显,生态系统脆弱不堪,风沙常年呼啸肆虐,似乎一切生机都被这恶劣的环境所压抑。

在这茫茫戈壁草原上,哪来这么多的新鲜蔬菜?笔者向牧民道出了疑问。

“来来来,我带你们去看看。”四子王旗江岸苏木卫境嘎查牧民钢宝力达顶着寒风,带着大家来到他的“蔬菜温室”。

门一打开,满眼春色扑面而来,一陇陇西红柿圆润饱满,红彤彤的果实娇艳欲滴;一架架黄瓜翠绿修长,鲜嫩的身上带着细密的尖刺;一丛丛青椒色泽鲜亮,簇拥生长,生机勃勃;一畦畦韭菜整齐排列,细长的叶片郁郁葱葱;一片片油麦菜叶片肥厚,刚健挺拔,它们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田园画卷,带来无尽的清新与暖意。

而这一“蔬菜温室”的诞生,离不开乌兰察布市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科技特派员长期以来的不懈努力。在自治区科技厅支持下,乌兰察布市2012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针对边疆地区蔬菜供应难题,尤其是寒冷冬季蔬菜极度匮乏的状况开展技术攻关。蔬菜特派团乌兰察布负责人关慧明老师带领其专业团队在戈壁建设了智能小型温室。

边境地区土壤质地不佳,那就结合实际创新配置栽培土;气候条件不适合,那就建保温大棚;牧民放牧经常不在家,就采用自动控制技术,牧区没有种植蔬菜的先例,那就手把手教蔬菜种植技术……几个月的时间,垒围墙、建菜地、铺通道,一线边境牧民和科技人员用勤劳的双手使蔬菜暖棚初具规模,运用现代农业技术解决了草原种菜难的问题,让牧民吃上自产新鲜蔬菜。

科技特派

“解锁”科技密码

戍边户们坚守边境一线,不离不弃,是边疆稳定的坚实基石。面对戍边任务艰巨,不能搬迁离守,蔬菜特派团队毅然扛起责任,积极投身于为戍边户开展蔬菜技术服务的重要工作中,以科技力量破解边疆蔬菜供应难题。

科技特派团队深知,解决冬季蔬菜供应问题是改善戍边户生活的关键一环。关慧明老师将攻克冬季蔬菜种植方法作为首要任务,创新性地研发出蔬菜盒冬季蔬菜供给技术。在江岸边境地区,为46户戍边户提供了自主研发的蔬菜盒,每户发放3-5盒,成功实现了戍边户在冬季每月能够稳定获取15斤新鲜蔬菜的重大突破,填补了当地冬季蔬菜自给的空白。

随着时令的更替,春夏季的边境同样面临着蔬菜种植的挑战。关慧明老师结合当地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的特点,开展了高效节水牧民小拱棚实验。首批选取5户牧民作为试点,团队大胆采用以沙子为基质、羊粪为养分的种植方案,在用水极少的情况下成功搭建起60平米的蔬菜小拱棚。在这些小拱棚中,蔬菜茁壮成长,收获颇丰。

“真了不起,居然在戈壁滩上种出一片翠绿。”四子王旗江岸苏木的尔登嘎查牧民斯琴毕力格家在今年夏天吃到自己家种的蔬菜后赞不绝口。

斯琴毕力格说,我们的居住点距离四子王旗乌兰花镇240公里,距离最近的商店也得几十里路,通常十天半个月出去采购一次。由于缺水少土,这里的住户从来没有种过蔬菜。年前,关老师给他们送来了蔬菜盒子,吃了一茬又一茬,于是他在今年开春就搭建了蔬菜小拱棚,西红柿、黄瓜、豆角等蔬菜一直吃到10月份呢。

“去年冬季发放的蔬菜盒深受牧民喜爱,许多蔬菜盒甚至在收获七茬菜后仍被牧民珍藏。今年智能戍边温室的成功建设更是引发了牧民们的极大兴趣,他们不辞辛劳,几十公里相互观摩学习,彼此分享新鲜蔬菜,交流种植经验。”乌兰察布市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戍边蔬菜科技小组的崔志军介绍道,牧民们对蔬菜技术服务工作的认可度不断提升,纷纷主动要求建设蔬菜小棚,参与到蔬菜种植的队伍中来。这一民生改善举措,不仅改善了戍边户的生活质量,更激发了他们建设边疆、守护家园的热情与信心。

戍边牧民

“收获”丰收盛景

“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关老师的技术指导,给我们送温暖,大冬天能吃上新鲜蔬菜。”近日,在江岸苏木的戍边牧民朋友圈这样一条小视频流传开来,质朴的话语,真切地反映出科技帮扶给这片边疆土地带来的深刻变化与温暖力量。

“我家今年试种的蔬菜长得很快,蔬菜下来后,我们会把吃不完的菜,送给其他戍边户,让大家都吃上新鲜菜。”斯琴毕力格说,我们这里虽然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但是这里有哺育我们的草原,有不同民族的亲人,我们有义务守护好我们的共同家园。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戍边牧民们在科技特派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从赠送蔬菜盒到建设智能温室,从学习种植技术到应对突发的恶劣天气,大家齐心协力。在蔬菜大丰收的时候,牧民们纷纷交换分享各自的“成果”,这种分享,不仅是物质的馈赠、情感的传递,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他们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帮助,如同草原上共生共荣的草木,共同守护着这片广袤的土地。

这些科技成果不仅丰富了戍边牧民的餐桌,提高了他们的生活品质,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大家的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其意义不仅仅为戍边户们传授种植经验与技巧,也是深深扎根边疆大地,成为守护边境的坚强助力,化作凝聚各民族心灵的牢固纽带,更加激励着戍边户们携手并肩,共筑祖国北疆的稳固防线,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绚烂绽放。

展望未来,科技部门将继续组织科技特派团队,扎根边疆,进一步优化蔬菜种植技术,引入更多适宜当地生长的蔬菜品种,提高产量与质量。同时,他们还计划将这种成功的科技助力模式推广到更多的边境地区,让更多的戍边家庭受益。而戍边牧民们也将继续传承和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守护祖国边疆,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力量,共同谱写新时代边疆繁荣发展的壮丽篇章。


附件:

上一篇: 创新引领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区5旗县区入围全国百强县

下一篇: 创新资源“聚”起来 成果转化“顺”起来 这场发布会含“新”量十足!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科技厅工作

科技情暖戍边户 戈壁菜香韵悠长——乌兰察布市戍边牧民吃上了自产新鲜蔬菜

发布时间:2024-12-10 23:48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农牧业与社会发展科技处 乌兰察布市科技局

初冬,乌兰察布四子王旗江岸苏木额尔登嘎查寒风刺骨。戍边牧民攀福平家,火锅宴正盛,一边是现宰牛羊肉,一边是绿意盎然的新鲜蔬菜,令人垂涎。

攀福平边吃边感叹道:“真是没想到,咱们现在能坐在家里,吃上自己种的蔬菜,多亏了科技特派员的指导让咱们戍边户的生活有了新变化。”

荒漠戈壁

“种下”蔬菜基地

四子王旗北与蒙古国接壤,其边境线绵延104公里,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分散居住着400户戍边户。这里是典型的荒漠化地带,高纬度与高海拔交织,戈壁风貌尽显,生态系统脆弱不堪,风沙常年呼啸肆虐,似乎一切生机都被这恶劣的环境所压抑。

在这茫茫戈壁草原上,哪来这么多的新鲜蔬菜?笔者向牧民道出了疑问。

“来来来,我带你们去看看。”四子王旗江岸苏木卫境嘎查牧民钢宝力达顶着寒风,带着大家来到他的“蔬菜温室”。

门一打开,满眼春色扑面而来,一陇陇西红柿圆润饱满,红彤彤的果实娇艳欲滴;一架架黄瓜翠绿修长,鲜嫩的身上带着细密的尖刺;一丛丛青椒色泽鲜亮,簇拥生长,生机勃勃;一畦畦韭菜整齐排列,细长的叶片郁郁葱葱;一片片油麦菜叶片肥厚,刚健挺拔,它们相互交织,构成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日田园画卷,带来无尽的清新与暖意。

而这一“蔬菜温室”的诞生,离不开乌兰察布市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科技特派员长期以来的不懈努力。在自治区科技厅支持下,乌兰察布市2012年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针对边疆地区蔬菜供应难题,尤其是寒冷冬季蔬菜极度匮乏的状况开展技术攻关。蔬菜特派团乌兰察布负责人关慧明老师带领其专业团队在戈壁建设了智能小型温室。

边境地区土壤质地不佳,那就结合实际创新配置栽培土;气候条件不适合,那就建保温大棚;牧民放牧经常不在家,就采用自动控制技术,牧区没有种植蔬菜的先例,那就手把手教蔬菜种植技术……几个月的时间,垒围墙、建菜地、铺通道,一线边境牧民和科技人员用勤劳的双手使蔬菜暖棚初具规模,运用现代农业技术解决了草原种菜难的问题,让牧民吃上自产新鲜蔬菜。

科技特派

“解锁”科技密码

戍边户们坚守边境一线,不离不弃,是边疆稳定的坚实基石。面对戍边任务艰巨,不能搬迁离守,蔬菜特派团队毅然扛起责任,积极投身于为戍边户开展蔬菜技术服务的重要工作中,以科技力量破解边疆蔬菜供应难题。

科技特派团队深知,解决冬季蔬菜供应问题是改善戍边户生活的关键一环。关慧明老师将攻克冬季蔬菜种植方法作为首要任务,创新性地研发出蔬菜盒冬季蔬菜供给技术。在江岸边境地区,为46户戍边户提供了自主研发的蔬菜盒,每户发放3-5盒,成功实现了戍边户在冬季每月能够稳定获取15斤新鲜蔬菜的重大突破,填补了当地冬季蔬菜自给的空白。

随着时令的更替,春夏季的边境同样面临着蔬菜种植的挑战。关慧明老师结合当地气候干旱、水资源匮乏的特点,开展了高效节水牧民小拱棚实验。首批选取5户牧民作为试点,团队大胆采用以沙子为基质、羊粪为养分的种植方案,在用水极少的情况下成功搭建起60平米的蔬菜小拱棚。在这些小拱棚中,蔬菜茁壮成长,收获颇丰。

“真了不起,居然在戈壁滩上种出一片翠绿。”四子王旗江岸苏木的尔登嘎查牧民斯琴毕力格家在今年夏天吃到自己家种的蔬菜后赞不绝口。

斯琴毕力格说,我们的居住点距离四子王旗乌兰花镇240公里,距离最近的商店也得几十里路,通常十天半个月出去采购一次。由于缺水少土,这里的住户从来没有种过蔬菜。年前,关老师给他们送来了蔬菜盒子,吃了一茬又一茬,于是他在今年开春就搭建了蔬菜小拱棚,西红柿、黄瓜、豆角等蔬菜一直吃到10月份呢。

“去年冬季发放的蔬菜盒深受牧民喜爱,许多蔬菜盒甚至在收获七茬菜后仍被牧民珍藏。今年智能戍边温室的成功建设更是引发了牧民们的极大兴趣,他们不辞辛劳,几十公里相互观摩学习,彼此分享新鲜蔬菜,交流种植经验。”乌兰察布市冷凉蔬菜院士工作站戍边蔬菜科技小组的崔志军介绍道,牧民们对蔬菜技术服务工作的认可度不断提升,纷纷主动要求建设蔬菜小棚,参与到蔬菜种植的队伍中来。这一民生改善举措,不仅改善了戍边户的生活质量,更激发了他们建设边疆、守护家园的热情与信心。

戍边牧民

“收获”丰收盛景

“感谢国家的好政策,感谢关老师的技术指导,给我们送温暖,大冬天能吃上新鲜蔬菜。”近日,在江岸苏木的戍边牧民朋友圈这样一条小视频流传开来,质朴的话语,真切地反映出科技帮扶给这片边疆土地带来的深刻变化与温暖力量。

“我家今年试种的蔬菜长得很快,蔬菜下来后,我们会把吃不完的菜,送给其他戍边户,让大家都吃上新鲜菜。”斯琴毕力格说,我们这里虽然地广人稀,自然条件恶劣,但是这里有哺育我们的草原,有不同民族的亲人,我们有义务守护好我们的共同家园。

在蔬菜种植过程中,戍边牧民们在科技特派员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攻克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从赠送蔬菜盒到建设智能温室,从学习种植技术到应对突发的恶劣天气,大家齐心协力。在蔬菜大丰收的时候,牧民们纷纷交换分享各自的“成果”,这种分享,不仅是物质的馈赠、情感的传递,更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生动实践,他们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帮助,如同草原上共生共荣的草木,共同守护着这片广袤的土地。

这些科技成果不仅丰富了戍边牧民的餐桌,提高了他们的生活品质,更在潜移默化中增强了大家的民族凝聚力与向心力。其意义不仅仅为戍边户们传授种植经验与技巧,也是深深扎根边疆大地,成为守护边境的坚强助力,化作凝聚各民族心灵的牢固纽带,更加激励着戍边户们携手并肩,共筑祖国北疆的稳固防线,让民族团结之花在这片广袤土地上绚烂绽放。

展望未来,科技部门将继续组织科技特派团队,扎根边疆,进一步优化蔬菜种植技术,引入更多适宜当地生长的蔬菜品种,提高产量与质量。同时,他们还计划将这种成功的科技助力模式推广到更多的边境地区,让更多的戍边家庭受益。而戍边牧民们也将继续传承和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和饱满的热情守护祖国边疆,为筑牢祖国北疆安全稳定屏障贡献力量,共同谱写新时代边疆繁荣发展的壮丽篇章。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