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科学家精神 讲述科学家故事 | 刘健:一股前进动力“催化”纳米材料新赛道
发布时间:2024-05-21 23:54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政策法规处
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动周即将到来,今年科技活动周的主题是“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今日起,创新内蒙古将推出“弘扬科学家精神 讲述科学家故事”系列报道,展现我区杰出科学家爱国为民的卓越品质,在实现科学梦想道路上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心路历程,讲述他们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科研故事,汲取他们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前行,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今天让我们走近我区青年科学家刘健——
从一个小小的“纳米”材料,到能源化学基础研究的“领跑者”,再到引领世界催化新材料发展的方向,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院长刘健和他的科研团队正在“纳米反应器”领域走出了一条新路。
这条新路是一条“大道”,因为这是一条引领世界功能材料发展方向的大道,更因为这是一条充满无限可能的道路。在这条路上,他们不断地尝试、不断地发展,并不断地刷新着世界对微观材料与微观受限空间催化反应的认知。
“做科研并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需要不断创新。”刘健告诉笔者,“我一直坚信科研应该是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状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激发出更多的灵感和创造力。而我在做科研时也会尽量保持这种开放的心态。” 正因为如此,刘健在自己二十多年的科研生涯里取得了优异成绩。
一“心”为国 肩负时代担当
土生土长的内蒙古“后生”刘健,中学时就是化学课代表,尤其喜爱化学实验,在高考后,更是义无反顾地投身到化学事业中。本科学习的是无机非金属材料,硕士阶段主攻应用化学,博士生涯钻研物理化学,博士后期间主要从事纳米科学与技术,之后的时光,在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石油与化工学院从事教学科研工作,讲授《先进颗粒过程》等本科、研究生课程,似乎化学成了他人生的“必需品”,并且“一路生花”。
祖国的发展,家乡的建设,一直都牵动着刘健思乡情切的心。在国外的时候,刘健最大的希望就是将自己的科研成果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服务国家、贡献社会。2017年,刘健毅然决然地辞去澳大利亚科廷大学终身教职,回到祖国的怀抱。随后,他又一次婉辞发达地区的邀约,回到自己的西部家乡,加入内蒙古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兼聘内蒙古大学能源材料研究院特聘教授,把自己多年的科研成果“倾囊相助”。
为推动高水平的基础研究,刘健始终坚持与自治区战略发展需求“同频共振”,围绕自治区重点领域,集中攻坚、全力突破,组织团队投身于绿氢生产、存储、利用,通过高效复配型水溶性分散剂和第三代聚乙二醇二甲醚脱硫剂的探索,全方位联合国内外科研院校并积极对接相关“龙头”企业,大力推动“科技之花”结出“发展之果”。
“科研成果,一部分要走上‘货架’,一部分要走上‘书架’,对于我们基础研究领域来说属于后者,投入大,出成果慢,但每一次攻坚克难后的喜悦,都无法用一两句话来表达。”刘健说:“做能源材料与能源化学领域的基础应用研究,可能没法很快出成果,但这些问题却是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的。只要是国家和自治区所需,我们一定要努力和坚持去做。”
醉“心”科研 擦亮青春底色
“雪崩时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请不要带着手套触碰公共领域。”推开纳米反应器与能源催化先进材料实验室的大门,映入眼帘的一张白纸,跃然写着这样一句话。00后研究生安泓宇向笔者介绍道,这是老师为了警示大家要按规程操作实验设备,特意张贴出来的。
“在光催化反应器中,加入催化剂,继续滴加混合物,通氧气,接循环水,进行光照反应,观察是否有气泡产生……”刘健指导研究生学生进行光催化可持续制过氧化氢实验,“实验数据重复3次,关键数据重复更多,要在不断地重复中找创新。”
一张小小的提示卡片,一系列行云流水的实验操作,“拼”出了刘健对科学研究严谨、求实的图景:科学事业之所以不断壮大,就在于科学家群体对真理的不懈追求。
作为一名在能源催化材料领域耕耘多年的科研人员,刘健对于自己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有着深刻的认识。他深知,在催化材料研究这条道路上所付出的每一份努力,都是为了推动科学技术的进步,为社会发展贡献出自己的智慧与力量。因此,他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充满了自豪感和使命感。
前不久,刘健带领团队借助人工细胞-功能化纳米反应器材料优势,将纳米材料的高性能发挥得淋漓尽致,为“双碳”战略目标实现、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赋能增效。同时在风电、光电清洁能源驱动的COx定向催化转化,人工光合成高价值化学品等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面向科技前沿,结合自治区战略需求,我们正在进行基础能源材料化学的研究,太阳能电池与动力电池的回收利用,绿氢的生产、储存、利用等相关课题的研究。目前都处于关键能源材料的攻坚阶段。”
未来,刘健希望将团队所掌握的材料化学研究推广到服务更多行业领域,如现代煤化工、稀土新材料和纳米新医学。“因为这项工作不仅能够解决目前面临的环境问题,还能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潜“心”育人 启迪科学探索
“做科研工作和教书育人一样,自己是带着激情、兴趣和热情去做的。”谈及工作乐趣时,刘健表示,“钻”进其中,不会感觉苦,反而觉得“有意思”,真正喜欢的人不会觉得枯燥。
多年来,刘健秉持“以学生为中心”,认真了解和深入剖析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和优势,融合传统“因材施教”的教育精华,汲取国际教学理念,针对性响应学生多样化需求,建立阶梯式基础培养与个性化专业指导的育人体系,深度激发出学生的最大潜能,竭力开辟学生的成长成才之路。
“从天然仿生结构入手,布局天然仿生羊绒,把人造纤维、天然纤维和复合纤维融合进去,增加服务功能,推动新技术、新产品开发……”采访间隙,刘健争分夺秒与特聘研究员张媛媛展开了“激烈讨论”。
“刘老师是最没有‘架子’的老师,就像是我们的朋友,也像我们的‘大家长’,不管是遇到了生活方面还是科研方面的问题,他总能敏锐地发现关键点,并及时帮我们‘出谋划策’。”张媛媛说。
“科学研究不仅需要科学精神、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还需要追求真理的执着和热爱生活的热情。”在刘健眼里,科研工作的“战绩”不仅仅在于科研成果,更重要的是在这个过程中所能得到的成就感。希望学生们能对这份事业感兴趣,因为有兴趣才会去钻研和努力。
“求真”“严谨”和“务实”……在采访过程中,笔者不止一次被刘健身上这种精神所感染,也许正是因为这种精神让他成为一名真正的科学家,而科学家就应该追求真理,并且不停地追求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