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弘扬科学家精神 讲述科学家故事 | 黄平平:茫茫草原 拳拳热忱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政策法规处 发布日期:2024-05-20 22:35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动周即将到来,今年科技活动周的主题是“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今日起,创新内蒙古将推出“弘扬科学家精神 讲述科学家故事”系列报道,展现我区杰出科学家爱国为民的卓越品质,在实现科学梦想道路上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心路历程,讲述他们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科研故事,汲取他们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前行,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今天让我们走近我区青年科学家黄平平——

他是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他深耕雷达研究应用,任自治区雷达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自治区高校遥感技术与应用集成攻关大平台负责人。

他科研成果丰硕,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草原英才”领军人才计划,系统性开展了合成孔径雷达(SAR)草原定量遥感理论与方法研究,研制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地基微变监测雷达,完成了国内首套W波段某型无人机载成像雷达系统,实现了高分辨、高帧率成像感知,取得了雷达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

五月的呼和浩特,艳阳高照,笔者走进黄平平创新工作室,一张会议长桌,简单质朴,一张张荣誉奖状、一列列学习书籍、一本本成果报告有序地摆放在陈列架上……仿佛走进了一个小型又神奇的创新小世界,迸发灵感思维、解决现场难题、培育技能人才……

关键词:爱国·奉献

理论仿真、技术研讨、系统研制、实验总结……黄平平每天按部就班开展着日常工作。在漫长的科研探索之路上,枯燥乏味的实验是“家常便饭”,战胜这种枯燥乏味的过程,靠的就是对科研的热爱与奋斗,对事业的责任与担当。

“我是山东人,扎根内蒙古是因为这里更需要我,这里有草原般广阔的干事创业平台。”黄平平说,内蒙古地广人稀和相对平坦的地理环境是微波遥感科研与应用的天然试验场,区域内拥有多个遥感试验场,便于开展定量遥感研究。而且,矿山安全监测和草原生态保护为雷达技术提供了巨大的应用场景。

“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他在实验室的身影,真的是没日没夜的感觉,就是这样一种状态持续了10多年,才把这个实验室从他一个人做到现在一个团队。”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师侯婷说道。

扎根边疆十余年,寒冬结冰的湖面、蚊虫叮咬的草原、坍塌危险的露天矿场、骄阳如火的戈壁大漠……都出现过他的身影,都曾留下他的足迹。正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从一个人到一支团队,从零起点到全国领先,黄平平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时刻践行着“拼搏与奉献”的誓言,将创新的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爱国奋斗精神,就是将个人选择与家国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将‘小我’积极融入‘大我’,把拼搏奉献精神落到实处、付诸实施。”黄平平说。

关键词:创新·担当

“某露天矿区发生大面积山体坍塌,事故现场地质环境复杂,救援难度高,搜救工作面临危岩体、边坡坍塌等次生灾害威胁……”看到这条新闻资讯,黄平平一时间坐立不安,除了心痛之外,他想的最多的是怎么通过技术手段快速救人,在有关部门安排下,他带领团队第一时间携带自主研发的便携式全方位微变监测雷达,星夜兼程奔赴抢险救援最前线。

在事故现场,他充分发挥在露天煤矿安全监测领域的技术和装备优势,与国家应急救援勘测队携带的边坡雷达一起组成雷达监测体系,有力支持了地面救援行动。

内蒙古是世界上露天矿山最密集的区域,然而,边坡垮塌一直是矿山最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更好地服务自治区矿山安全生产,黄平平敢为人先、开拓创新,首当其冲带领团队开展露天矿山边坡安全监测雷达研究。

十多年来,黄平平及团队肩扛手抬、翻山越岭,跑遍全国多个省份的露天矿山和地质灾害危险区,有时在现场一待就是一个多月,还经常到危险区域进行滑坡体现场勘查。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努力,黄平平带领团队成功研制了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地基微变监测雷达系统,在企业安全生产监测和多次重大灾害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及时有效地保障了救援人员与装备的安全。

“以过人胆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投身事业,不断验证真理,不断探寻新路,不断拓展科学,是我对科学家精神最深刻的理解。”黄平平凭着满腔热情和执着坚韧的科研精神,开创了自治区雷达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先河,为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写下了厚重的一笔。

关键词:铸魂·育人

“科学研究不能闭门造车,要深入企业等生产一线去调研,发现行业企业的需求,并将科研与生产需求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具有实际价值的科研成果。”在青年科技创新奖励大会上,黄平平作为获奖代表,开诚布公地与广大青年科技人员分享自己的经验。

科技创新事业“江山代有才人出”,科学家群体亦是如此。集智攻关、老中青接力,才取得了一项项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伟大成果。

作为一名学科建设的带头人,黄平平始终坚守教书育人初心,以学生成长为己任,坚持做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表率。无论科研工作多么繁忙,他始终坚守教学第一线,年均工作量为额定工作量的3倍以上。

“在黄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经常通宵值守在被观测区域,实时关注监测动态,生怕错过一丝‘风吹草动’,影响采集数据,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回忆起数据采集的那段时光,黄平平团队的研究生说道,“我们从黄老师身上学到最多的就是,在弄清‘实事’的基础上,更加追求‘卓越’,验证真理,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

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黄平平不断探索教学和科研融合新模式,在本科教学中注重将工程经验、技术案例和理论教学相结合,扎实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他还利用重点实验室优质科研条件,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所指导的本科生多次获得创新创业类大赛自治区和国家级奖励。

教书育人的默默坚守,潜心钻研的探索实践,黄平平以奉献为笔,以求实为墨,在育人的画卷上书写着科技自立自强建功立业的精彩与辉煌……


附件:

上一篇: 自治区科技厅与内蒙古工业大学座谈

下一篇: “揭榜挂帅”攻关 | 高端奶牛种业创新取得阶段性进展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科技厅工作

弘扬科学家精神 讲述科学家故事 | 黄平平:茫茫草原 拳拳热忱

发布时间:2024-05-20 22:00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政策法规处

一年一度的科技活动周即将到来,今年科技活动周的主题是“弘扬科学家精神 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今日起,创新内蒙古将推出“弘扬科学家精神 讲述科学家故事”系列报道,展现我区杰出科学家爱国为民的卓越品质,在实现科学梦想道路上不畏艰难、无私奉献的心路历程,讲述他们为科学技术进步、人民生活改善、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科研故事,汲取他们的精神力量,激励我们在各自的领域中不断前行,涵养优良学风,营造创新氛围。今天让我们走近我区青年科学家黄平平——

他是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

他深耕雷达研究应用,任自治区雷达技术与应用重点实验室主任、自治区高校遥感技术与应用集成攻关大平台负责人。

他科研成果丰硕,是国家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曾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优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入选“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级百千万人才工程、“草原英才”领军人才计划,系统性开展了合成孔径雷达(SAR)草原定量遥感理论与方法研究,研制了国际先进水平的地基微变监测雷达,完成了国内首套W波段某型无人机载成像雷达系统,实现了高分辨、高帧率成像感知,取得了雷达领域的创新研究成果。

五月的呼和浩特,艳阳高照,笔者走进黄平平创新工作室,一张会议长桌,简单质朴,一张张荣誉奖状、一列列学习书籍、一本本成果报告有序地摆放在陈列架上……仿佛走进了一个小型又神奇的创新小世界,迸发灵感思维、解决现场难题、培育技能人才……

关键词:爱国·奉献

理论仿真、技术研讨、系统研制、实验总结……黄平平每天按部就班开展着日常工作。在漫长的科研探索之路上,枯燥乏味的实验是“家常便饭”,战胜这种枯燥乏味的过程,靠的就是对科研的热爱与奋斗,对事业的责任与担当。

“我是山东人,扎根内蒙古是因为这里更需要我,这里有草原般广阔的干事创业平台。”黄平平说,内蒙古地广人稀和相对平坦的地理环境是微波遥感科研与应用的天然试验场,区域内拥有多个遥感试验场,便于开展定量遥感研究。而且,矿山安全监测和草原生态保护为雷达技术提供了巨大的应用场景。

“我们见到最多的就是他在实验室的身影,真的是没日没夜的感觉,就是这样一种状态持续了10多年,才把这个实验室从他一个人做到现在一个团队。”内蒙古工业大学信息工程学院教师侯婷说道。

扎根边疆十余年,寒冬结冰的湖面、蚊虫叮咬的草原、坍塌危险的露天矿场、骄阳如火的戈壁大漠……都出现过他的身影,都曾留下他的足迹。正是这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努力,从一个人到一支团队,从零起点到全国领先,黄平平在科技创新的道路上时刻践行着“拼搏与奉献”的誓言,将创新的论文写在了大地上……

“爱国奋斗精神,就是将个人选择与家国需要紧密结合起来,将‘小我’积极融入‘大我’,把拼搏奉献精神落到实处、付诸实施。”黄平平说。

关键词:创新·担当

“某露天矿区发生大面积山体坍塌,事故现场地质环境复杂,救援难度高,搜救工作面临危岩体、边坡坍塌等次生灾害威胁……”看到这条新闻资讯,黄平平一时间坐立不安,除了心痛之外,他想的最多的是怎么通过技术手段快速救人,在有关部门安排下,他带领团队第一时间携带自主研发的便携式全方位微变监测雷达,星夜兼程奔赴抢险救援最前线。

在事故现场,他充分发挥在露天煤矿安全监测领域的技术和装备优势,与国家应急救援勘测队携带的边坡雷达一起组成雷达监测体系,有力支持了地面救援行动。

内蒙古是世界上露天矿山最密集的区域,然而,边坡垮塌一直是矿山最大的安全隐患。为了更好地服务自治区矿山安全生产,黄平平敢为人先、开拓创新,首当其冲带领团队开展露天矿山边坡安全监测雷达研究。

十多年来,黄平平及团队肩扛手抬、翻山越岭,跑遍全国多个省份的露天矿山和地质灾害危险区,有时在现场一待就是一个多月,还经常到危险区域进行滑坡体现场勘查。

俗话说: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多年努力,黄平平带领团队成功研制了具有国际先进技术水平的地基微变监测雷达系统,在企业安全生产监测和多次重大灾害应急救援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及时有效地保障了救援人员与装备的安全。

“以过人胆识和实事求是的态度投身事业,不断验证真理,不断探寻新路,不断拓展科学,是我对科学家精神最深刻的理解。”黄平平凭着满腔热情和执着坚韧的科研精神,开创了自治区雷达技术研究与应用的先河,为内蒙古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写下了厚重的一笔。

关键词:铸魂·育人

“科学研究不能闭门造车,要深入企业等生产一线去调研,发现行业企业的需求,并将科研与生产需求结合起来,才能产生具有实际价值的科研成果。”在青年科技创新奖励大会上,黄平平作为获奖代表,开诚布公地与广大青年科技人员分享自己的经验。

科技创新事业“江山代有才人出”,科学家群体亦是如此。集智攻关、老中青接力,才取得了一项项面向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伟大成果。

作为一名学科建设的带头人,黄平平始终坚守教书育人初心,以学生成长为己任,坚持做立德树人、教书育人的表率。无论科研工作多么繁忙,他始终坚守教学第一线,年均工作量为额定工作量的3倍以上。

“在黄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经常通宵值守在被观测区域,实时关注监测动态,生怕错过一丝‘风吹草动’,影响采集数据,付出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艰辛和努力。”回忆起数据采集的那段时光,黄平平团队的研究生说道,“我们从黄老师身上学到最多的就是,在弄清‘实事’的基础上,更加追求‘卓越’,验证真理,勇攀高峰的科研精神。”

为提高学生培养质量,黄平平不断探索教学和科研融合新模式,在本科教学中注重将工程经验、技术案例和理论教学相结合,扎实有效地提高了教学质量。他还利用重点实验室优质科研条件,支持学生开展创新实践活动,所指导的本科生多次获得创新创业类大赛自治区和国家级奖励。

教书育人的默默坚守,潜心钻研的探索实践,黄平平以奉献为笔,以求实为墨,在育人的画卷上书写着科技自立自强建功立业的精彩与辉煌……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