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量实现双“突破” 规模能级“节节高” 自治区创新发展驶入“快车道”
发布时间:2024-02-01 23:20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高新技术处
40家科技领军企业引领带动产业高质量发展,1887家高新技术企业释放科技自立自强巨大潜能,2539家科技型中小企业作为发展的“后备军”蓄势待发……
岁末年关,佳讯频传,这份亮眼的“成绩单”,是自治区科技系统以“干字当头”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稳中求进”的真实写照;更是反映我区创新创业环境不断优化,高新技术企业经济贡献度和创新活力不断跃升的有力证明。
“数量增长再创新高,全面超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自治区科技厅高新处处长宝伟君表示,2023年以来,自治区科技厅持续推深做实“科技兴蒙”行动,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和我区优势领域,强化企业主体地位,不断完善政策体系,完善培育服务,加强梯次培育,加大高新技术企业创新发展的政策引导和精准支持,优化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推动高新技术企业进一步发挥在全区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强化培育
创新“尖兵”加速涌现
蒙草集团科研人员开展草种质资源研究
以草种业、草产业和生态修复为主的蒙草生态环境(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集聚全国优势科技力量,补齐和做强草业全产业链,解决从“一棵草”到“一杯奶”“一斤肉”“一片绿”等关键技术问题;
玉米精深加工为主的呼伦贝尔东北阜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全力打造全球玉米精加工航母基地,助推农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致力于可降解高分子聚乙烯醇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内蒙古双欣环保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建成国内可降解高分子聚乙烯醇产品产业链最长、技术装备水平最先进的产业基地……
一批高水平的创新主体加速崛起,这些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的“标签”——自治区科技领军企业。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领军企业引领支撑作用,为科技型企业营造更好创新环境。”自治区科技厅高新处处长宝伟君表示,自治区科技厅将围绕“五大任务”,紧扣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大力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能源装备、稀土新材料等领域组织实施一批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项目,争取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自治区领导为科技领军企业授牌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激发企业创新主体活力,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必然要求,如何发挥好企业创新主体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推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课题。
近年来,自治区高度重视培育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逐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推动出台“科技兴蒙”30条,为企业科技创新提供了创新的 “沃土”;聚焦打造“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梯次培育体系,创新主体梯次培育,赋能产业提质增效;深入实施“双倍增双提升”行动,加快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为企业创新主体发展营造了良好环境。
“作为自治区级高新技术企业,企业享受到研发后补助资金等奖励,为我们的科研活动提供了实实在在的帮助。”美科硅能源有限公司负责人说。
今年以来,自治区科技厅深入实施创新型企业“双倍增 双提升”专项行动,进一步完善政策支撑体系,积极构建企业主导的融通创新生态,作为提升科技创新引领支撑能力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等措施,加快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培育壮大科技型企业规模,夯实创新发展根基,为科技创新高水平自立自强提供创新主体支撑。
乘势而上
跑出提质增效“加速度”
双欣环保聚乙烯醇生产线
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较上年增长超过20%;科技型中小企业较上年增长超过60%。
“量”要增长,更要“质”的提升。
“瞄准长期被国外企业‘卡脖子’的化工关键产品,实现进口替代,保障国家化工新材料产业安全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双欣环保董事长张飞雄表示,“在自治区科技厅的大力支持下,借助‘最强大脑’+科技创新平台,不断提高创新能力,研发高附加值产品,攻克了一系列长期制约我国聚乙烯醇高端产品开发和应用的技术难题,形成了多项国内国际领先的技术成果。”
双欣环保只是自治区高新技术企业“披荆斩棘”快速发展的一个生动实例。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企业在科技创新中的主体作用,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牵头、高校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发展高效强大的共性技术供给体系,提高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成效。
包头长安永磁电机有限公司揭榜攻关高推力密度永磁电机关键技术
从“量”的倍增转向“质”的提升,自治区突出产业创新引领,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新型项目组织方式,通过“企业出题”方式,解决制约企业发展的关键技术难题作为重点支持方向,以“公开张榜”形式,诚邀国内最有实力研发团队揭榜攻关,与我区科技企业共同开展科技合作,帮助企业解决产业核心技术问题。
进入“十四五”,自治区科技厅把构建企业主导的融通创新生态作为提升科技创新引领支撑能力的重要内容,通过深化科技计划项目管理改革等措施,推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增加研发投入“三个全覆盖”和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无研发投入、无研发机构、无发明专利“三清零”行动,进一步加大对产学研协同创新的引导力度,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据各盟市调查数据显示,截至目前,全区规上工业企业中有研发活动的企业占比34.84%;设立研发机构的企业占比29.04%;有研发费用支出的企业占比33.56%;申请发明专利的企业占比24.53%;有研发活动的规上工业数量较去年大幅增长,破历史新高。
创新大军千帆竞举,引领高质量发展破浪前行!
匠心服务
播撒科技创新“火种”
鄂尔多斯企业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推行“三清零”行动
“鄂尔多斯市实施的‘三清零’行动,对我们企业推动科技自主创新和成果转化有很大帮助。”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神东煤炭集团公司副总经理罗文介绍道。
“科技体检就像是一座桥梁,搭建起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机会,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难题,对企业帮助很大。”包钢冶金轧辊制造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金生表示。
“经过通辽科技局‘红娘’介绍,科技特派员的‘加持’,帮我们制定经济、科技发展规划、申报科技项目,真是帮了我们大忙呢。”通辽市海邻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吴庆峰说。
——鄂尔多斯市深入实施规上工业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开展研发活动、增加研发投入“三个全覆盖”。
——包头市成立工业企业科技体检工作专班,全面深入地对规上工业企业进行科技体检,“问诊”企业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科技难题。
——通辽市开展主动上门服务,精准对接企业科技特派员,把科技创新的火种播撒到了企业创新发展的第一线……
包头市企业科技特派员深入企业生产一线开展科技体检工作
“为企业提供政策培训、技术研发、成果转化等方面的精准服务……群众需求在哪里,服务就走到哪里!”自治区科技厅高新处副处长佟永兴表示,近年来,自治区深入实施“科技兴蒙”行动,以攻坚举措推进科技创新,大力实施创新型企业“双倍增双提升”行动、研发投入攻坚行动,进一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畅通创新资源、创新链条、创新环节之间的流通渠道,推动企业发展由资源要素型向创新驱动型转变,全面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产业拓展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筑牢企业创新发展基石。
在推动惠企政策落地落实方面,自治区还出台了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研发、首次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科技领军企业奖补、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等政策措施,仅2023年,兑现企业奖补资金1.92亿元。举办政策宣讲培训,培训人次达到3700人次,增强企业的自我造血功能和产业发展后劲,助力惠企服务精准高效,进一步激发市场主体活力。
今年,自治区围绕主要产业和基层技术需求,选派2488名企业科技特派员服务科技企业6054家,其中,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到1551家和1564家,科技特派员纷纷发挥自身优势和专业特长,积极实践科技工作者“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的殷切嘱托,让科技之光洒满希望的田野。
随着“双倍增双提升”行动的深入推进,创新主体持续壮大,创新能力持续加强,内蒙古科技创新引擎激荡出的澎湃动力,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和规模奔腾在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潮头,有力地引领着内蒙古经济高质量航船破浪前行……
创新发展,步履铿锵。下一步,内蒙古将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上彰显特色优势,强化龙头带动,优化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资源,推动科研成果转化,加快构建现代创新体系,走好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的创新发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