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迎春 成果落地——“蒙科聚”发布会在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举行
发布时间:2024-01-26 00:24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成果管理与转化处 自治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去年‘巴麦13号’在我市最高亩产达1366.92斤,创自治区小麦产量新高!”巴彦淖尔市农牧业科学研究所闫文芝研究员在蒙科聚发布会上说,该品种已在内蒙古、甘肃等多个地区进行示范推广,希望借助“蒙科聚”平台,让新品种在更大范围推广应用,让中国碗盛更多“河套粮”。
1月25日,由自治区科技厅和巴彦淖尔市政府主办,以“科技迎春、成果落地”为主题的“蒙科聚”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科技成果发布会在临河区举行,“巴麦13号”国审小麦新品种、内蒙古河套灌区信息化关键技术开发与应用、多羔肉羊选育及健康养殖技术集成应用、向日葵盘提取果胶和蛋白质等10项现代农业先进科技成果集中亮相,助力农高区在种业、奶业、肉羊、羊绒等优势和特色产业实现多点“突围”。
本次发布会上,举行了“蒙科聚”巴彦淖尔分中心揭牌仪式,江南大学多位教授现场路演了“高附加值医药中间体和功能化学品的酶法合成”、“巴彦淖尔羊绒生产加工现状分析与展望”等11项先进技术成果,“大规模绿色高效羊皮深加工关键技术及产业化示范项目”等5个项目进行集中签约,合同总额800万元。
“我们在葵花籽、南瓜籽等特色油脂原料深加工前沿技术及其副产品的资源综合利用及开发,超临界CO2萃取技术与精细化设备方案定制等方面提出了技术需求,通过‘蒙科聚’平台的聚合作用,寻求与国内优势科研院所、高校的合作机会,为企业的创新发展提供解决方案。”内蒙古蒙鑫晨泰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企业研发中心胡爱云说。
巴彦淖尔市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中心主任刘庆元表示,立足河套灌区现代农业产业需求,“蒙科聚”巴彦淖尔分中心将组织发布更多技术成果、集聚更多创新资源,支撑农高区在农牧业新品培育、农副产品深加工、盐碱地改良、农业深度节水控水、灌区现代化改造等农牧业科技领域,实现重大更多突破,让科技“势能”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新动能”,助力“科技突围”。
“充分发挥‘蒙科聚’创新要素融合集聚作用,加速创新要素向巴彦淖尔国家农高区高效聚合,推动产业链、创新链、资金链、人才链、信息链深度融合,在农高区这片创新‘高原’上竖起更多‘高峰’。”自治区科技厅成果管理与转化处处长金龙表示,着眼塑造新动能、培育新优势,以科技赋能推进国家一流农高区建设,加快推进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形成新质生产力,全力打造河套灌区现代农业创新高地,示范引领自治区生态农牧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内蒙古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