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氢”装上阵 向“新”而行 | 两个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在乌海发布
发布时间:2023-12-15 22:00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成果管理与转化处 自治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心 乌海市科技局
内蒙古东源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西安交通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70MPa加氢站用加压加注关键设备”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成功研发出国内首套-40℃低温工况下带红外通讯数据传输的70MPa加氢机与加氢站压缩机健康管理系统,已建成6个70MPa加氢站,并服务北京冬奥会。
乌海凯洁燃气有限责任公司联合北京科技大学等单位共同承担“中低压纯氢与掺氢燃气管道输送及其应用关键技术研发”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突破中低压纯氢、掺氢安全输送关键技术瓶颈,建成国内首个工业副产氢持续氢源的中低压纯氢和掺氢燃气管道试验平台,推动“氢能进万家”产业步伐。
12月14日,这两个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成果在乌海市举办的第十一期“蒙科聚”专题发布会上一经亮相,就引发社会的广泛关注。
乌海市是一座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城市,是自治区资源经济转型发展的主战场之一,近年来,乌海市在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上,充分挖掘其扎实的煤焦化工、氯碱化工基础所带来的富氢资源优势,着力培育壮大氢能产业,在氢能制储运与应用等方面具有丰富的应用场景。
“乌海氢能资源丰富,具有发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良好基础,然而相比于日本、美国、德国等发达国家,我们在70MPa加氢站核心技术与装备领域存在明显差距。”内蒙古东源科技有限公司项目代表、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研究员马凡华教授说,通过科技重大专项的实施,他们在国内率先研制出90MPa加氢站用氢气隔膜压缩机、70MPa加氢站用加氢机、70MPa加氢站用氢流量计等一批自主知识产权加压加注技术,实现了关键设备国产化,部分技术装备填补国内空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管道运输作为最有成本优势的运输方式,对于氢能利用具有重大意义,同时也是行业面临的重大科技挑战。”乌海凯洁燃气有限责任公司项目代表、北京科技大学张雷教授在成果发布时介绍,项目通过探索和研究纯氢管道建设和天然气管道掺氢输送等新的技术方式,开发建立了中低压纯氢和掺氢燃气输送的管道材料适用性评价方法、装备与标准,研发形成多场景下的掺氢燃气管输工艺和随动精准掺氢设备及专利技术,建立了掺氢燃气输送复杂场景下的完整性管理技术体系、软件系统和安全在线监测平台,并开发出家用掺氢燃气灶具,大大加速了氢能管道运输的产业应用发展。
“此次的发布会以新能源为主题,瞄准的就是我们乌海的特色氢能产业,充分体现了‘蒙科聚’服务战略、服务地方、服务产业的鲜明导向。”“蒙科聚”乌海分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乌海市将积极发挥“蒙科聚”平台作用,围绕“乌海市2个千亿级产业集群和5个超百亿级集群”,以抓好减碳降碳科技计划项目实施和加强科技交流合作为抓手,支持企业开展绿色低碳技术攻关、低碳技术成果转化示范,推动企业向绿色低碳转型,加快乌海市碳达峰、碳中和科技创新步伐。
“近年来,自治区面向五大任务,聚焦自治区8大产业集群18条重点产业链需求,组织实施了一批重大科技项目,取得了一批关键技术突破。”自治区科技创新发展中心副主任韩瑞鹏说,下一步,“蒙科聚”专场发布要陆续将这些科技重大专项取得的重要科研成果,对公众、相关企业、科研机构和科研人员以及潜在客户进行推介和宣传,以便大家了解并推广应用,让项目的“小盆景”变成产业应用的“大森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