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两个苜蓿新品种通过审定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社发处  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 发布日期:2023-12-02 22:40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两个优质苜蓿新品种通过自治区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中,“中草35号紫花苜蓿”审定登记为育成品种,“上都杂花苜蓿”审定登记为地方品种。

▲ 中草35号紫花苜蓿单株(左)群体(右)

“中草35号紫花苜蓿”是由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共建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经过16年的引种、栽培驯化、选育出的高产性状表现突出、抗逆性强、物候期一致、性状稳定、营养品质优良的新品系,该品系与对照敖汉苜蓿和中草13号紫花苜蓿相比,具有植株高大、再生性强、产量高和抗旱性强等优良特性。

中草35号紫花苜蓿具有抗旱、抗寒、耐盐碱,适应范围广的特点,冬季可忍受-35℃的低温,越冬率高达95%。该品种经多年多点试验,适应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区气候条件,且在有灌溉条件的区域均能种植。可用于人工建植的割草地或放牧地,也可用于盐渍化、沙化和退化草地改良,以及水土保持或生态建设。

▲ 上都杂花苜蓿单株(左)群体(右)

上都杂花苜蓿新品种,是在正蓝旗草籽场引种国内最早进行区域试验的苜蓿品种(系),包括草原1号杂花苜蓿、草原2号杂花苜蓿、和田苜蓿、新疆大叶苜蓿以及锡林郭勒盟野生黄花苜蓿,每年混合收种或收草利用,经过多年的自然淘汰,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群体。

3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上都杂花苜蓿越冬率约99%,显著高于对照(草原3号杂花苜蓿和敖汉苜蓿),3年平均干草产量比草原3号杂花苜蓿增加4.1%,比敖汉苜蓿增产12.06%。区域与生产试验证明,上都杂花苜蓿可用于北方干旱寒冷地区优质干草的生产或混播放牧利用,亦可用于改土肥田,生态修复、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

2022年以来,自治区科技厅针对我区苜蓿产业发展中存在优良品种缺乏、种质创新能力不足、育种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启动实施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集中攻关,内蒙古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依托“优质苜蓿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应用基因编辑、转基因等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等多技术结合的方法,挖掘苜蓿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创制苜蓿新种质,培育抗逆优质高产苜蓿新品种。“中草35号紫花苜蓿”“上都杂花苜蓿”新品种的成功登记,对实现我区苜蓿良种自给保供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新品种将在适宜地区进行规模化推广应用。


附件:

上一篇: “蒙科聚”亮相第二十五届高交会

下一篇: 自治区科技厅召开2023年第9次厅务会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科技厅工作

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两个苜蓿新品种通过审定

发布时间:2023-12-02 22:35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社发处  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

日前,内蒙古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两个优质苜蓿新品种通过自治区草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其中,“中草35号紫花苜蓿”审定登记为育成品种,“上都杂花苜蓿”审定登记为地方品种。

▲ 中草35号紫花苜蓿单株(左)群体(右)

“中草35号紫花苜蓿”是由国家草业技术创新中心(筹)共建单位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经过16年的引种、栽培驯化、选育出的高产性状表现突出、抗逆性强、物候期一致、性状稳定、营养品质优良的新品系,该品系与对照敖汉苜蓿和中草13号紫花苜蓿相比,具有植株高大、再生性强、产量高和抗旱性强等优良特性。

中草35号紫花苜蓿具有抗旱、抗寒、耐盐碱,适应范围广的特点,冬季可忍受-35℃的低温,越冬率高达95%。该品种经多年多点试验,适应内蒙古干旱半干旱及半湿润区气候条件,且在有灌溉条件的区域均能种植。可用于人工建植的割草地或放牧地,也可用于盐渍化、沙化和退化草地改良,以及水土保持或生态建设。

▲ 上都杂花苜蓿单株(左)群体(右)

上都杂花苜蓿新品种,是在正蓝旗草籽场引种国内最早进行区域试验的苜蓿品种(系),包括草原1号杂花苜蓿、草原2号杂花苜蓿、和田苜蓿、新疆大叶苜蓿以及锡林郭勒盟野生黄花苜蓿,每年混合收种或收草利用,经过多年的自然淘汰,形成的相对稳定的群体。

3年品种比较试验结果表明,上都杂花苜蓿越冬率约99%,显著高于对照(草原3号杂花苜蓿和敖汉苜蓿),3年平均干草产量比草原3号杂花苜蓿增加4.1%,比敖汉苜蓿增产12.06%。区域与生产试验证明,上都杂花苜蓿可用于北方干旱寒冷地区优质干草的生产或混播放牧利用,亦可用于改土肥田,生态修复、防风固沙和水土保持。

2022年以来,自治区科技厅针对我区苜蓿产业发展中存在优良品种缺乏、种质创新能力不足、育种体系不完善等问题,启动实施种业科技创新重大示范工程“揭榜挂帅”项目,通过组建创新联合体开展集中攻关,内蒙古自治区草种业技术创新联合体依托“优质苜蓿新品种选育及产业化示范”项目,应用基因编辑、转基因等分子育种与常规育种等多技术结合的方法,挖掘苜蓿重要农艺性状基因,创制苜蓿新种质,培育抗逆优质高产苜蓿新品种。“中草35号紫花苜蓿”“上都杂花苜蓿”新品种的成功登记,对实现我区苜蓿良种自给保供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新品种将在适宜地区进行规模化推广应用。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