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子王旗科技特派团:用科技助力产业振兴
发布时间:2023-09-07 20:19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农村科技处 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
△ 四子王旗科技特派团
在四子王旗赛诺种羊科技有限公司,肉羊产业组侯健科研团队帮助企业启动和建立了一套羔羊超排技术体系,进行羔羊超排技术的生产应用,利用该技术可快速繁育肉用绵羊、奶用绵羊新品种。目前已累计超排羔羊57只,生产体外胚胎(囊胚)486枚,移植受体270只,受胎率达到63.57%,为赛诺公司加快绵羊良种培育进程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
这是四子王旗科技特派团成立以来,下沉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开展科技服务的一个缩影。
2022年,国家集中支持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推动乡村产业发展。中组部等六部委向内蒙古四子王旗、巴林左旗、库伦旗、鄂伦春自治旗、化德县、商都县、科尔沁右翼前旗、科尔沁右翼中旗、扎赉特旗、正镶白旗等1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选派10个科技特派团、200多名科技特派员下沉生产一线开展科技帮扶工作。
△ 特派团成员在赛诺公司种羊培育基地开展科技帮扶
其中,四子王旗科技特派团整合区内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及企业的人才、技术和项目资源,汇聚肉羊、绒毛用羊、大麦青稞、马铃薯、牧草、绿肥、中药材、向日葵等8个产业专家力量,下沉到四子王旗,以“农牧业增产增收”为目标,从四子王旗产业实际出发,精准开展科技服务和人才培养传帮带,用科技助力乡村振兴和产业发展。
为加强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加快培养高素质基层农牧业技术人员,8月下旬,四子王旗科技特派团依托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项目,与四子王旗农牧和科技局以农牧业实用技术为主题,联合举办了农牧业技术人员专题培训班。培训班重点围绕肉羊高效繁殖技术、羔羊疫病防控、地缘性粗饲料资源开发、马铃薯产业发展及新品种应用、向日葵菌核病防控、旱地绿肥作物种植技术、优质牧草栽培利用、林草中药材、大麦鲜草生产实践应用以及农业气象预报系统等多个方面内容,对乌兰花镇、东八号乡、白音朝克图镇等10个乡镇的310余名基层农技人员开展了形式多样、通俗易懂的培训,让基层技术人员真正的学会、学懂、学通,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依靠科技带动产业发展,促进农牧民增收致富。
截至7月下旬,四子王旗科技特派团2023年度累计下乡帮扶200人次,对接服务产业8个,对接经营主体9个,解决技术问题10个,驻点服务覆盖7个苏木乡镇、7个行政村,线上线下培训36场,培训1884人次,通过线上平台开展技术指导12次,线上咨询解答14次,结对帮带本土科技人员27人,指导应用新品种新技术29个,指导科技示范基地和产业园区3个。在科技特派团的大力帮扶下,四子王旗马铃薯、肉羊等主导产业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大麦青稞、牧草、绿肥、中药材、向日葵等特色产业品种技术逐步推广,产业基础更加稳固。
△ 特派团成员(左二为刘志萍)在大麦鲜草生产基地进行技术指导
“科技帮扶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还有更长的路要走。接下来,特派团将继续聚焦四子王旗的主导和特色产业,从品种引种筛选到示范推广,从关键瓶颈技术攻关到集成应用,从人才技术传帮带到培养土博士、土专家,从产业链、技术链、人才链、资金链等全链条贯通到科技成果的转化应用,把创新的动能扩散到田间地头,用科技、人才、产业赋能四子王旗乡村振兴。”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科技特派团四子王旗团团长、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刘志萍如是说。
据统计,2022年以来,内蒙古10个科技特派团在1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服务已覆盖90多个苏木乡镇、500余个行政村,服务县域主导产业53个,对接服务新型经营主体超过880家。累计引进推广指导应用新品种新技术360余项,帮助当地企业攻克和解决技术难题50多个,转化应用技术成果40余项,开展线上线下技术培训指导100余场次,培训基层科技人员和农牧民上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