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内蒙古:育高端人才 筑产业之基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人事处 发布日期:2023-08-25 23:00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从一棵草到一杯奶,从牧场到餐桌,科技创新渗透在乳业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步入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展区,酸奶、乳酸菌饮料、奶粉、益生菌膳食补充剂等各类产品琳琅满目,看向展板,一段内容格外醒目,“从全球26个国家采集传统发酵乳等样品3864份,从中分离、鉴定乳酸菌30641株,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乳酸菌种质资源库”……

创新,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历经二十余载,在学术带头人张和平带领下,瞄准国际乳业核心技术的发展趋势,围绕内蒙古乃至我国所需的乳业核心技术,在乳酸菌及发酵乳制品方面取得系列突破,最大限度抢救了“舌尖上的宝贵遗产”。

↑ 张和平在实验室做研究(左)

在建立资源库基础上,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永福与团队围绕解决“优良菌种资源匮乏,核心技术被垄断”这一严重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创立优良菌株筛选技术和评价体系,攻克菌株产业化关键技术,实现了乳酸菌制剂的产业化,打破国外技术产品的垄断。  

“我从一名助理研究员成长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草原英才,自治区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点的负责人,离不开我的恩师张和平老师及重点实验室的栽培。”陈永福介绍,团队先后入选国家和自治区的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并相继建设13个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发展成乳酸菌领域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支创新团队。

人人展其才,人人能出圈。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耕沃土厚培苗,探索出产学研深度融合育人模式,培养出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国家的需要在哪里,我们人才培养的阵地就在哪里。”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孙志宏表示,实验室将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高质量的创新工作,继续推动国产菌株的开发利用,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资源优势变为科技优势、产业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根基和源泉,培育人才要立足产业发展需求。”自治区科技厅人事处处长王斯琴表示,围绕制约自治区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开展科研攻关,培养一批服务国家战略、推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加快推进自治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科技力量。

2022年,自治区科技厅启动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培育行动,坚持重点支持、梯次培养、科学评价、突出贡献、严格规范、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实施科技项目,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及团队,推动形成以领军人才为主,中青年科技人才为中坚力量,服务产业发展、梯次结构合理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

目前,自治区科技厅已对7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团队、4个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团队连续2年给予了50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激励他们勇攀高峰,产出更多科研成果,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 路战远在田间查看土壤情况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路战远领衔的北方农牧交错区农田地力培育与产能提升技术研究领军人才团队,创建了耕地保护与利用技术体系,使北方农牧交错区成为我国保护性耕作主要实施区,为国家耕地保护与粮食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人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状,也是我区唯一的一名获奖者;久泰能源馨远新材料公司总工程师崔宇领衔的二氧化碳制芳烃领军人才团队,开发出世界首套万吨级以碳氢化合物为产品的二氧化碳利用项目……2022年,11个人才团队共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51项,发表论文85篇,开发新产品22项、新技术10项。其中,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黄平平领衔的三维成像微变监测雷达关键技术与应用团队,申请或授权专利数达23项。

↑ 黄平平指导团队成员(中)

“我们的技术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我认为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把科研写在了大地上,是我们学以致用的价值的真正体现。”黄平平介绍,团队开发的雷达地质灾害“慧眼”,已在20多个省区市露天矿山与地质灾害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多项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截至目前,11个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已累计有11人入选国家重点人才计划,12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3个团队入选自治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仅2022年,各团队累计培养出站博士后4人、入站博士后3人,博士研究生14人;今年,有2人入选“长江学者”,1人入选“国家杰青”。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前不久,科技部与自治区政府联合印发《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科技赋能实施方案(2023-2025年)》,强调持续实施自治区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引育和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推动科技领军人才梯队建设。

“科技人才团队的培育必须高位谋划、系统布局,站在全区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做好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的统筹。”王斯琴说,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以项目、平台、人才、政策一体化推进为抓手,积极探索科技人才工作新路径和新方法,通过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实施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团队、扩大青年科技人才“蓄水池”,深化科技交流合作,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等措施培养人才,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附件:

上一篇: 第十二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沙产业专业赛正式启动

下一篇: 蒙科聚推介 | 鄂尔多斯市高校院所科技成果精选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科技厅工作

内蒙古:育高端人才 筑产业之基

发布时间:2023-08-25 23:32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人事处

从一棵草到一杯奶,从牧场到餐桌,科技创新渗透在乳业全产业链的每一个环节。

步入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展区,酸奶、乳酸菌饮料、奶粉、益生菌膳食补充剂等各类产品琳琅满目,看向展板,一段内容格外醒目,“从全球26个国家采集传统发酵乳等样品3864份,从中分离、鉴定乳酸菌30641株,建成了全球最大的乳酸菌种质资源库”……

创新,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历经二十余载,在学术带头人张和平带领下,瞄准国际乳业核心技术的发展趋势,围绕内蒙古乃至我国所需的乳业核心技术,在乳酸菌及发酵乳制品方面取得系列突破,最大限度抢救了“舌尖上的宝贵遗产”。

↑ 张和平在实验室做研究(左)

在建立资源库基础上,内蒙古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陈永福与团队围绕解决“优良菌种资源匮乏,核心技术被垄断”这一严重制约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问题,创立优良菌株筛选技术和评价体系,攻克菌株产业化关键技术,实现了乳酸菌制剂的产业化,打破国外技术产品的垄断。  

“我从一名助理研究员成长为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草原英才,自治区一流学科和一流专业建设点的负责人,离不开我的恩师张和平老师及重点实验室的栽培。”陈永福介绍,团队先后入选国家和自治区的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并相继建设13个省部级以上创新平台,发展成乳酸菌领域里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一支创新团队。

人人展其才,人人能出圈。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深耕沃土厚培苗,探索出产学研深度融合育人模式,培养出一批拔尖创新人才。

“国家的需要在哪里,我们人才培养的阵地就在哪里。”内蒙古农业大学乳品生物技术与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孙志宏表示,实验室将紧紧围绕产业发展的科学和技术问题,开展高质量的创新工作,继续推动国产菌株的开发利用,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把资源优势变为科技优势、产业优势。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人才是产业发展的主要根基和源泉,培育人才要立足产业发展需求。”自治区科技厅人事处处长王斯琴表示,围绕制约自治区产业发展的“卡脖子”技术难题开展科研攻关,培养一批服务国家战略、推动自治区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创新人才团队,加快推进自治区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完成习近平总书记交给内蒙古的五大任务和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贡献科技力量。

2022年,自治区科技厅启动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培育行动,坚持重点支持、梯次培养、科学评价、突出贡献、严格规范、公平公正的原则,通过实施科技项目,集聚各类创新资源,培养高层次科技人才及团队,推动形成以领军人才为主,中青年科技人才为中坚力量,服务产业发展、梯次结构合理的高层次科技人才队伍。

目前,自治区科技厅已对7个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团队、4个科技创新青年拔尖人才团队连续2年给予了5000万元科研经费支持,激励他们勇攀高峰,产出更多科研成果,培养更多创新人才。

↑ 路战远在田间查看土壤情况

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研究员路战远领衔的北方农牧交错区农田地力培育与产能提升技术研究领军人才团队,创建了耕地保护与利用技术体系,使北方农牧交错区成为我国保护性耕作主要实施区,为国家耕地保护与粮食作出了重要贡献,本人荣获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状,也是我区唯一的一名获奖者;久泰能源馨远新材料公司总工程师崔宇领衔的二氧化碳制芳烃领军人才团队,开发出世界首套万吨级以碳氢化合物为产品的二氧化碳利用项目……2022年,11个人才团队共申请或授权发明专利51项,发表论文85篇,开发新产品22项、新技术10项。其中,内蒙古工业大学教授黄平平领衔的三维成像微变监测雷达关键技术与应用团队,申请或授权专利数达23项。

↑ 黄平平指导团队成员(中)

“我们的技术发挥作用,特别是在关键时刻发挥作用,我认为这才是实实在在的,把科研写在了大地上,是我们学以致用的价值的真正体现。”黄平平介绍,团队开发的雷达地质灾害“慧眼”,已在20多个省区市露天矿山与地质灾害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多项技术打破国外技术垄断。

截至目前,11个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已累计有11人入选国家重点人才计划,12人入选自治区“草原英才”工程高层次创新型人才,3个团队入选自治区创新创业人才团队。仅2022年,各团队累计培养出站博士后4人、入站博士后3人,博士研究生14人;今年,有2人入选“长江学者”,1人入选“国家杰青”。

千秋基业,人才为先。前不久,科技部与自治区政府联合印发《内蒙古高质量发展科技赋能实施方案(2023-2025年)》,强调持续实施自治区科技领军人才团队引育和青年科技创新人才培养计划,推动科技领军人才梯队建设。

“科技人才团队的培育必须高位谋划、系统布局,站在全区和长远发展的角度,做好不同领域、不同专业、不同区域、不同年龄的统筹。”王斯琴说,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以项目、平台、人才、政策一体化推进为抓手,积极探索科技人才工作新路径和新方法,通过打造高能级创新平台,实施重大科技示范工程,培育科技领军人才团队、扩大青年科技人才“蓄水池”,深化科技交流合作,以产学研用相结合等措施培养人才,为自治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