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鄂尔多斯高新区:点燃高质量发展“火炬”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高新技术处  鄂尔多斯高新区科技人才局 发布日期:2022-10-28 00:05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品牌缔造者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资源股份)领军现代羊绒产业发展、内蒙古伊泰煤基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泰煤基研究院)研发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上述案例背后都有一个关键词:鄂尔多斯高新区制造。

这绝非偶然。鄂尔多斯高新区位于鄂尔多斯城市核心区中部,横跨康巴什区、东胜区两大行政功能区,是东康阿(东胜区、康巴什区、阿勒腾席热镇)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蒙古自治区第3家、鄂尔多斯市第1家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于2011年5月规划建设,同年10月获批为自治区级高新区,2017年2月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鄂尔多斯高新区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进、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十年。鄂尔多斯高新区自成立以来,获批国家清洁能源国际创新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火炬鄂尔多斯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等众多荣誉称号。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最新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鄂尔多斯高新区由2017年获批时的118位上升到104位,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特别是近年来,鄂尔多斯高新区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和使命,明确建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的使命定位,紧抓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和高新区整合重组机遇,依托自治区“科技兴蒙30条”、鄂尔多斯市“科技新政30条”“人才新政30条”以及高新区先行先试支持政策优势,围绕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加强科技合作和创新平台建设、重视科技人才引育、加大科技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新生态,为带动鄂尔多斯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现代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和示范作用。

聚焦“双链”融合发展

努力锻造高动能产业集群

“我们的联盟成员在行业、在地区都是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聚合在一起就是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胜利之师,就是一支足以改变中国羊绒产业乃至世界羊绒格局的磅礴力量。”资源股份董事长王臻在全国首个羊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上发言。

资源股份现代绒纺车间

“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产业历经四十多年的蓬勃发展,走过了西方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之路并实现了超越,从羊绒资源第一大国跃升为世界羊绒第一加工大国、第一贸易大国、第一消费大国。

为了应对全球羊绒产业发展新形势,持续走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创新路径。今年9月,由羊绒产业龙头企业资源股份牵头联合国内羊绒产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等38家单位在鄂尔多斯高新区成立羊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联盟将通过发挥国内羊绒产业发展优势,集聚全国现代绒纺创新发展资源,聚焦保护优秀种群和优势原料,实现核心装备绿色设计和智能制造,突破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攻关,推广清洁生产,深化绿色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绿色标准与认证体系,推动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建设,完善标准体系建设,为引领中国羊绒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该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以资源股份为龙头企业的羊绒产业集群继续向产业高端迈进。鄂尔多斯高新区羊绒产业集群,集聚链上企业上百余家,其中规上企业4家,吸纳就业超1.1万人,2021年羊绒产业完成产值24.24亿元,生产各类羊绒产品超427.5万件、纺纱近770吨,形成原料生产、收储和初加工、产品研发和深加工、营销售后等完整的产业链条,打造出“中国绒都”品牌名片。

鄂尔多斯高新区坚持把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持续在科技创新、招才引智、招商引资、产业培育、项目孵化等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实施“双链”融合发展工程,逐步构建起以高端装备制造、高端新材料、纺织科技、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为主导,节能环保、现代轻工食品、智能商贸物流等为特色,新兴产业为战略布局的高质量创新型特色产业体系。

2021年,鄂尔多斯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49.46亿元,营业收入432.07亿元,高技术制造业营收137.53亿元、占工业企业营收67%,园区亩均产值253万元,是自治区亩产值(66.09万元)的3.8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紧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全力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载体

“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荣获202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隶属于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泰集团)的伊泰煤基研究院也在朝着更高目标不断努力。2017年7月,伊泰集团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号召,在鄂尔多斯高新区组建成立伊泰煤基研究院,以基于煤基费托合成油基础产品(费托合成蜡、轻质馏分油)为原料,联合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研发力量,开展煤基新材料研发。

伊泰煤基研究院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选择布局到鄂尔多斯高新区,就是因为这里政策好、条件好。”伊泰集团董事、副总裁、总工程师李俊诚如实说道。伊泰煤基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直接享受到高新区在科技项目、人才发展、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资金支持近1亿元,同时在科研办公场所、实验设备、人才安居、创新辅导、合作交流等方面受到全面配套扶持。

该研究院全力创建新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建成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3个和实践基地2个,承担国家、自治区、市级和高新区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项,累计申请专利128件、授权36件,其中PCT国际专利5件,组织制定4项煤基产品国家标准,获批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获批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3项,获得自治区首批次新材料1项,带动科技成果转化40余项,累计培养行业人才50余人,未来其主要研发的高端蜡产品、高纯度α-烯烃材料将实现规模化生产,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我国此类材料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

截至目前,鄂尔多斯高新区拥有自治区级以上研发平台32家,较2017年增长1.9倍,引进或联合建设的创新平台40家。这些创新平台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161件,其中发明专利210件。特别是2021年,共申请专利458件,其中发明专利128件,占全部专利申请近28%。累计引入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2000人。创新平台在创新策源、推动学科发展和解决重大紧迫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2022年,鄂尔多斯高新区高标准高水平落地运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以葛世荣院士、武强院士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正式入驻,由武强院士出任研究院院长并成为内蒙古首位“双聘院士”。鄂尔多斯市矿山水害防控技术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后创新科研基地、矿业大学校友创业基地也落地运行。该研究院依托鄂尔多斯市的地域、资源、产业、政策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学科、人才、科研等方面优势,围绕能耗“双控”、智慧矿山、矿山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能源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基地。该研究院享受每年2000万元、连续5年经费支持,一期配套1.5万平方米办公研发场所和1000平方米中试基地。申报全市标志性创新团队获批专项资金350万,目前该研究院已入驻7个研发团队,引进高层次人才62人,已有4篇高水平论文在国内权威期刊发表。创新平台载体对于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

专注创新生态打造

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市场主体,更是创新创业的核心力量。”鄂尔多斯高新区坚持以服务企业创新创业为主线,围绕创新生态优化,补足短板、配齐要素,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扶持力度。2017至2021年,累计财政科技支出3.73亿元,其中科技项目实施达90余项,带动企业投入科技资金6.4亿元,撬动企业更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特别是2021年,鄂尔多斯高新区财政科技支出1.1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31.71%,全年R&D经费投入5.29亿元、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达1.2%,创近五年新高,全社会重视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

鄂尔多斯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

紧抓科技型企业培育,努力打造“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孵化链条,在各产业园设立专业孵化器,构建“1+N”项目孵化培育发展格局,引进、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壮大科技创新企业集群。截至2022年9月底,鄂尔多斯高新区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9家,同比增长41.6%,占鄂尔多斯市36.5%;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49家,同比增长53.1%,占鄂尔多斯市23.8%,特别是2021年高新区企业出口额20.73亿元,全部由高新技术企业贡献。

支持创新创业,通过筹划举办企业创新创业创意大赛,以赛促引、以赛促创。在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赛区)中,鄂尔多斯高新区4家企业晋级决赛,占自治区16.7%、全市57.1%;在第四届鄂尔多斯市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鄂尔多斯高新区推荐的三家企业分别获得初创组一、二、三等奖。定期开展项目引进、导师建设、企业陪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资质申报运营、企业发展诊断等培训及咨询。组织项目评审、项目路演、成果交流、技术转移、沙龙、游学、外训等活动,为企业实时提供知识产权、法务、财税、审计、人力资源、投融资等服务。

推进简政放权,努力实现企业办事“审批不出园、业务一次办、网上办”。按照能放必放的原则,推动鄂尔多斯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除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不得下放的管理权限外,下放科技创新、产业促进、人才引进、市场准入、项目审批、财政金融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提升企业审批业务办理效率。通过开展开发区以案促改、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工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教育、医疗、卫生等相关服务配套,实现各区域互联互通,努力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环境,全面激发企业干事创业活力。

下一步鄂尔多斯高新区将紧密围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总目标,深刻学习领会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思想,坚持守正创新、团结奋进,以科技为画笔,描绘产业升级发展新图景,以创新为火种,点燃鄂尔多斯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火炬”。


附件:

上一篇: 自治区科技厅召开厅系统干部大会全面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下一篇: 自治区科技厅各级党组织迅速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热潮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科技厅工作

鄂尔多斯高新区:点燃高质量发展“火炬”

发布时间:2022-10-28 00:00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高新技术处  鄂尔多斯高新区科技人才局

“鄂尔多斯温暖全世界”品牌缔造者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资源股份)领军现代羊绒产业发展、内蒙古伊泰煤基新材料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泰煤基研究院)研发的产品填补了国内空白······上述案例背后都有一个关键词:鄂尔多斯高新区制造。

这绝非偶然。鄂尔多斯高新区位于鄂尔多斯城市核心区中部,横跨康巴什区、东胜区两大行政功能区,是东康阿(东胜区、康巴什区、阿勒腾席热镇)一体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内蒙古自治区第3家、鄂尔多斯市第1家国家级高新区。高新区于2011年5月规划建设,同年10月获批为自治区级高新区,2017年2月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党的十八大以来,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十年,也是鄂尔多斯高新区经济社会大踏步前进、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十年。鄂尔多斯高新区自成立以来,获批国家清洁能源国际创新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国家火炬鄂尔多斯汽车及关键零部件特色产业基地等众多荣誉称号。在科技部火炬中心公布的最新国家高新区综合评价排名中,鄂尔多斯高新区由2017年获批时的118位上升到104位,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

特别是近年来,鄂尔多斯高新区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初心和使命,明确建成“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新的使命定位,紧抓呼包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创建和高新区整合重组机遇,依托自治区“科技兴蒙30条”、鄂尔多斯市“科技新政30条”“人才新政30条”以及高新区先行先试支持政策优势,围绕科技创新赋能产业转型升级,通过加强科技合作和创新平台建设、重视科技人才引育、加大科技投入、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创新生态,为带动鄂尔多斯市资源型城市转型和现代能源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引领和示范作用。

聚焦“双链”融合发展

努力锻造高动能产业集群

“我们的联盟成员在行业、在地区都是有广泛的代表性和强大的社会影响力,聚合在一起就是一支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干成事的胜利之师,就是一支足以改变中国羊绒产业乃至世界羊绒格局的磅礴力量。”资源股份董事长王臻在全国首个羊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成立大会上发言。

资源股份现代绒纺车间

“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产业历经四十多年的蓬勃发展,走过了西方一个半世纪的发展之路并实现了超越,从羊绒资源第一大国跃升为世界羊绒第一加工大国、第一贸易大国、第一消费大国。

为了应对全球羊绒产业发展新形势,持续走好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经济创新路径。今年9月,由羊绒产业龙头企业资源股份牵头联合国内羊绒产业协会、企业、科研院所等38家单位在鄂尔多斯高新区成立羊绒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联盟将通过发挥国内羊绒产业发展优势,集聚全国现代绒纺创新发展资源,聚焦保护优秀种群和优势原料,实现核心装备绿色设计和智能制造,突破绿色低碳关键技术攻关,推广清洁生产,深化绿色全生命周期管理,完善绿色标准与认证体系,推动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供应链建设,完善标准体系建设,为引领中国羊绒产业高质量发展做出新贡献。

该联盟的成立,标志着以资源股份为龙头企业的羊绒产业集群继续向产业高端迈进。鄂尔多斯高新区羊绒产业集群,集聚链上企业上百余家,其中规上企业4家,吸纳就业超1.1万人,2021年羊绒产业完成产值24.24亿元,生产各类羊绒产品超427.5万件、纺纱近770吨,形成原料生产、收储和初加工、产品研发和深加工、营销售后等完整的产业链条,打造出“中国绒都”品牌名片。

鄂尔多斯高新区坚持把发展传统优势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推动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促进区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重要举措,持续在科技创新、招才引智、招商引资、产业培育、项目孵化等方面加强政策支持,实施“双链”融合发展工程,逐步构建起以高端装备制造、高端新材料、纺织科技、生物医药、数字经济为主导,节能环保、现代轻工食品、智能商贸物流等为特色,新兴产业为战略布局的高质量创新型特色产业体系。

2021年,鄂尔多斯高新区实现工业总产值249.46亿元,营业收入432.07亿元,高技术制造业营收137.53亿元、占工业企业营收67%,园区亩均产值253万元,是自治区亩产值(66.09万元)的3.8倍,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猛,为推动区域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能。

紧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

全力搭建高能级创新平台载体

“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荣获2021年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隶属于内蒙古伊泰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伊泰集团)的伊泰煤基研究院也在朝着更高目标不断努力。2017年7月,伊泰集团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号召,在鄂尔多斯高新区组建成立伊泰煤基研究院,以基于煤基费托合成油基础产品(费托合成蜡、轻质馏分油)为原料,联合清华大学等高等院校研发力量,开展煤基新材料研发。

伊泰煤基研究院自治区重点实验室

“选择布局到鄂尔多斯高新区,就是因为这里政策好、条件好。”伊泰集团董事、副总裁、总工程师李俊诚如实说道。伊泰煤基研究院自成立以来,直接享受到高新区在科技项目、人才发展、成果转化等方面的资金支持近1亿元,同时在科研办公场所、实验设备、人才安居、创新辅导、合作交流等方面受到全面配套扶持。

该研究院全力创建新材料国家重点实验室,已建成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3个和实践基地2个,承担国家、自治区、市级和高新区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0项,累计申请专利128件、授权36件,其中PCT国际专利5件,组织制定4项煤基产品国家标准,获批自治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基地,获批自治区科技成果登记3项,获得自治区首批次新材料1项,带动科技成果转化40余项,累计培养行业人才50余人,未来其主要研发的高端蜡产品、高纯度α-烯烃材料将实现规模化生产,从根本上改变目前我国此类材料主要依赖进口的局面。

截至目前,鄂尔多斯高新区拥有自治区级以上研发平台32家,较2017年增长1.9倍,引进或联合建设的创新平台40家。这些创新平台累计拥有有效专利1161件,其中发明专利210件。特别是2021年,共申请专利458件,其中发明专利128件,占全部专利申请近28%。累计引入各类创新创业人才超2000人。创新平台在创新策源、推动学科发展和解决重大紧迫需求方面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2022年,鄂尔多斯高新区高标准高水平落地运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内蒙古研究院,以葛世荣院士、武强院士为代表的高层次人才团队正式入驻,由武强院士出任研究院院长并成为内蒙古首位“双聘院士”。鄂尔多斯市矿山水害防控技术中心、中国矿业大学(北京)博士后创新科研基地、矿业大学校友创业基地也落地运行。该研究院依托鄂尔多斯市的地域、资源、产业、政策和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的学科、人才、科研等方面优势,围绕能耗“双控”、智慧矿山、矿山生态修复等重点领域开展技术攻关和成果转化,致力于打造国内领先的能源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人才培养基地。该研究院享受每年2000万元、连续5年经费支持,一期配套1.5万平方米办公研发场所和1000平方米中试基地。申报全市标志性创新团队获批专项资金350万,目前该研究院已入驻7个研发团队,引进高层次人才62人,已有4篇高水平论文在国内权威期刊发表。创新平台载体对于创新要素的集聚效应进一步凸显。

专注创新生态打造

不断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市场主体,更是创新创业的核心力量。”鄂尔多斯高新区坚持以服务企业创新创业为主线,围绕创新生态优化,补足短板、配齐要素,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发挥财政资金引导撬动社会资本的杠杆作用,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财政扶持力度。2017至2021年,累计财政科技支出3.73亿元,其中科技项目实施达90余项,带动企业投入科技资金6.4亿元,撬动企业更多资本投入科技创新。特别是2021年,鄂尔多斯高新区财政科技支出1.1亿元,占公共预算支出31.71%,全年R&D经费投入5.29亿元、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达1.2%,创近五年新高,全社会重视创新的氛围日益浓厚。

鄂尔多斯高新区装备制造产业园

紧抓科技型企业培育,努力打造“创业苗圃—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区”的孵化链条,在各产业园设立专业孵化器,构建“1+N”项目孵化培育发展格局,引进、孵化、培育一批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壮大科技创新企业集群。截至2022年9月底,鄂尔多斯高新区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09家,同比增长41.6%,占鄂尔多斯市36.5%;有效期内高新技术企业49家,同比增长53.1%,占鄂尔多斯市23.8%,特别是2021年高新区企业出口额20.73亿元,全部由高新技术企业贡献。

支持创新创业,通过筹划举办企业创新创业创意大赛,以赛促引、以赛促创。在第十一届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内蒙古赛区)中,鄂尔多斯高新区4家企业晋级决赛,占自治区16.7%、全市57.1%;在第四届鄂尔多斯市科技创新创业大赛中,鄂尔多斯高新区推荐的三家企业分别获得初创组一、二、三等奖。定期开展项目引进、导师建设、企业陪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培育、高新技术企业培育、资质申报运营、企业发展诊断等培训及咨询。组织项目评审、项目路演、成果交流、技术转移、沙龙、游学、外训等活动,为企业实时提供知识产权、法务、财税、审计、人力资源、投融资等服务。

推进简政放权,努力实现企业办事“审批不出园、业务一次办、网上办”。按照能放必放的原则,推动鄂尔多斯市政府及各职能部门除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文件规定不得下放的管理权限外,下放科技创新、产业促进、人才引进、市场准入、项目审批、财政金融等市级经济管理权限,提升企业审批业务办理效率。通过开展开发区以案促改、闲置资源要素大起底工作,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持续推进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教育、医疗、卫生等相关服务配套,实现各区域互联互通,努力打造一流创新创业环境,全面激发企业干事创业活力。

下一步鄂尔多斯高新区将紧密围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总目标,深刻学习领会科教兴国、人才强国战略思想,坚持守正创新、团结奋进,以科技为画笔,描绘产业升级发展新图景,以创新为火种,点燃鄂尔多斯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火炬”。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