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区科研团队在盐碱地紫花苜蓿栽培领域取得最新成果
发布时间:2022-06-17 09:43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基础研究处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内蒙古草业与草原研究院科研团队通过定位试验,揭示了轻度盐碱地垄沟作对紫花苜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机制。该最新研究成果孙娟娟副研究员为第一作者,金轲研究员为通讯作者,相关论文发表在《植物科学前沿(Frontiers in Plant Science)》。
该研究得到了内蒙古自治区科技重大专项、内蒙古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科技计划、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支助。
垄沟作是我国广泛应用的一种栽培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陆续开展了水稻、玉米、油菜、大豆、棉花、花生等作物垄沟作栽培技术研究,均取得良好的效果。垄沟作栽培方式因地区、作物及气候条件不同而发生变化,极大解决了不同地区耕作存在的问题。
盐碱地种植模式对紫花苜蓿作用过程
盐碱地垄沟作栽培能够在根区土壤总盐分含量不变的前提下,定向诱导盐分差异分布。科研团队前期进一步验证根区盐分差异分布能够缓减紫花苜蓿盐胁迫。然而,垄沟作对紫花苜蓿建植、产量及品质的影响机制尚不明确。该最新研究结果表明,相比传统平作方式,垄沟作通过改善苗期苜蓿种植带土壤含水量、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增加苜蓿出苗率、提高返青期土壤有机质、全氮、速效钾的含量实现苜蓿产量与品质提升;通过降低返青期土壤含盐量,缓减春季紫花苜蓿盐害,具体表现为紫花苜蓿茎叶中Na+浓度降低、K+浓度增加。该研究指出,秋播垄沟作是盐碱地苜蓿种植的适宜栽培方式,为轻度盐碱地苜蓿高产栽培提供理论支撑。
垄沟作种植紫花苜蓿试验区及指标测定
紫花苜蓿种植的多数地区都受到土壤盐渍化影响,优良品种的持续高产必须通过科学的栽培措施,才能发挥其最大生产潜力。因此,开展盐碱地紫花苜蓿高产栽培技术研究对于苜蓿生产力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论文链接:https://www.frontiersin.org/articles/10.3389/fpls.2022.919912/ful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