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打造国家种质牧草中期库 提升草种业科技创新能力
发布时间:2022-06-02 09:32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社会发展科技处、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
国家种质牧草中期库是国家种质资源保存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建设最早、实力最为雄厚的草种质资源保存专业库。主要承担全国牧草种质资源的中期保存任务,负责牧草种质资源保存、繁殖更新、分发、交换和共享利用,已形成了全国保存、繁种和供种体系。
国家种质牧草中期库效果图
为响应国家种业振兴战略,保障种源自主,提升种源安全,集中力量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2021年,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承担了“国家牧草种质资源中期库改扩建项目”,对现有国家牧草种质资源中期库进行升建扩容。
目前,新库升建工程正在紧张建设中,已完成主体框架施工,进行二次结构砌筑工程,将在今年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
国家种质牧草中期库隶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草原研究所,1989年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落成。历时30余年,国家种质牧草中期摸清了内蒙古乃至我国的草种质资源的基本家底,实现了20000余份草种质资源的有效低温储存(保存的资源覆盖内蒙古所能利用的植物种质资源),1000余份多年生、珍稀濒危等资源的田间种植保存,其中24种300余份中国特有种填补了世界牧草种质收集保存的空白。
现国家种质牧草中期库局部
国家种质牧草中期库的升建扩容,将进一步提高我国草种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和改善牧草种质资源的保护、利用与优良品种的选育推广。项目完成后,新库的储藏保存能力将由目前的2万份提升至20万份,并分设常规库(2℃-4℃ )10万份,低温库(-18℃ )10万份。年收集和处理信息量达到4000份次,最大限度地将我国珍稀、濒危、特有资源、优良牧草和农作物野生近缘种资源进行安全保存。同时,积极引进国外优异资源,扩大保存资源的物种多样性,建立健全重点收集,重点保存,系统评价,积极创新的研究体系,满足今后20年全国牧草育种、基础研究、产业化发展与国际竞争力提升等方面的重大需求,为我国牧草育种和生产提供雄厚的物质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