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做强农业科技园区 引领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2-01-04 08:19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技厅农村科技处
“核心区农牧业良种覆盖率达到了100%,先进实用技术覆盖率超过95%,农牧业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75%。2020年园区产值实现222.2亿元,三年年均增幅比例超过12%,辐射带动周边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5742元……”日前,内蒙古包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顺利通过科技部组织的第八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验收,该园区历经三年建设交出优异答卷。
包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核心区
敕勒川绿色食品加工园区
2021年12月,科技部办公厅相继公布了《2021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估结果的通知》和《第八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验收结果的通知》,内蒙古包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第八批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验收,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蒙古通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内蒙古鄂尔多斯国家农业科技园区通过2021年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综合评估。
其中,内蒙古巴彦淖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评估结果为“优秀”,该园区是第七批入选“国家队”的农业科技园区,目前自治区党委和政府正全力推进园区升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以下简称“巴彦淖尔农高区”),升建中的巴彦淖尔农高区以“河套灌区生态农牧业”为建设主题,以硬质小麦和肉羊为主导产业,打造“绿色生态牧场”,将示范引领西北地区及黄河流域农牧业绿色高质量发展。
农业科技园区是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移转化和创新创业的重要载体和平台,在促进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支撑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助力乡村产业振兴中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自治区科技厅高度重视农业科技园区建设工作,积极推动各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探索农业科技园区服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的新路径,努力形成以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引领,以自治区级农业科技园区为基础的层次分明、功能互补、特色鲜明、创新发展的农业科技园区体系。2018年,根据《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国科发农〔2018〕31号),结合自治区实际,修订、印发了《内蒙古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管理办法》,进一步明确了建设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的定位与功能,为推动农业科技园区形成自治区园区、国家园区和国家农高区梯次发展的局面奠定了基础。2020年,在“科技兴蒙30条”政策中明确提出要优化创新平台布局,加强创新载体建设,自治区每年对创建巴彦淖尔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给予5000万元支持,连续支持5年。2020年、2021年,自治区科技厅在“科技兴蒙”重点专项中连续两年安排500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支持巴彦淖尔农高区的建设。
通辽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目前,全区已建成农业科技园区47家, 其中国家级园区 9家,自治区级园区38家。不同梯次园区立足自治区农牧业发展的区位优势,集聚创新资源,通过搭建科技创新平台,深化产学研合作,进行科技成果引进与转化,构建科技服务体系,园区的科技创新能力、服务功能和农业产业竞争力不断提升,示范带动作用逐渐加强,呈现出高效的发展态势。自治区9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拥有院士工作站15家,测试检测中心8家,科技企业孵化器11家,研发机构115家;转化科技成果109项,推广技术111项,推广品种74个,推广设施38项;自治区9家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科技特派员数量达到595人,星创天地达13家;通过各种形式的培训班培训农民9万人次,园区带动农户24万人;逐渐形成了自治区、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梯次发展的良好局面。
下一步,自治区科技厅将继续推动各级农业科技园区建设,持续推进巴彦淖尔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升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引导自治区农业科技园区升级国家农业科技园区。加强对农业科技园区支持,提升园区的科技创新和辐射带动能力,助力区域乡村产业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