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长辈版 微信 微信 无障碍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 暖心专区暖心专区
  • 微信政务微信
  • 登录/注册
  • 部门网站导航

    自治区政府组成部门

    • 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 教育厅
    • 科学技术厅
    • 工业和信息化厅
    • 民族事务委员会
    • 公安厅
    • 民政厅
    • 司法厅
    • 财政厅
    •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 自然资源厅
    • 住房和城乡建设厅
    • 生态环境厅
    • 交通运输厅
    • 水利厅
    • 农牧厅
    • 商务厅
    • 文化和旅游厅
    • 卫生健康委员会
    • 退役军人事务厅
    • 应急管理厅
    • 审计厅

    自治区直属特设机构

    •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自治区直属机构

    • 市场监督管理局
    • 林业和草原局
    • 广播电视局
    • 体育局
    • 统计局
    • 能源局
    • 地方金融管理局
    • 国防动员办公室
    • 医保局
    • 信访局
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 无障碍浏览
  • 退出长辈版
内蒙古
  •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特色食用菌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农村科技处 发布日期:2021-07-07 08:42 
字体:[ 大 | 中 | 小 ]
分享到:
打印本页


走进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县小甲赖村内蒙古瑞福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科技特派员贾仝军和刘瑞正将大棚刚采摘下来的鲜羊肚菌送往冷库,分拣包装后准备当天发往昆明等地。今年合作社在呼和浩特市几处基地种植的上百亩特色食用菌羊肚菌喜获丰收。

科技特派员刘瑞介绍:“今年和林基地2月份种植的70多棚春茬羊肚菌目前已基本售罄,每个棚产量平均下来在500斤左右。目前市场羊肚菌鲜菇价格为每斤75-80元,每个棚刨除成本,一茬可以净赚2.5万元左右。”短短四个月时间,羊肚菌就为合作社和入社社员带来上百万元的纯利润。

早在2017年,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员贾仝军和刘瑞就瞅准了珍惜药食兼用菌羊肚菌的发展机会,将其引入本地进行人工仿野生栽培并获得成功。几年时间,他们从制种到生产管理再到市场销售,不断摸索总结、积累经验,栽培技术已日趋成熟,种植规模也从起初的几亩发展到现在的上百亩,并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领当地村民开辟出了一条食用菌差异化发展的致富新门路。

懂技术  选好产业方向

在基地遮阳网覆盖的大棚内,环境阴凉湿润,羊肚菌生长正好,乳白色的菇柄上托举着深褐色的菇帽形态酷似翻开的羊肚,大棚里工人正忙着采摘。

大棚内生长的鲜嫩羊肚菌

刘瑞介绍:“从5月中旬开始,每天都有几十到上百公斤的优质羊肚菌从基地航空冷链直发昆明、广州、上海等地,这个季节云南、贵州、四川等羊肚菌的主产区因为气候原因产品正处于空档期,我们正好利用这个空档期抢占市场,现在订单不断,先款后货也供不应求。”

羊肚菌栽培季节短,收益高,在呼和浩特市一年可以种植两茬,冬茬12月份左右上市,平均亩产量在200斤以上,每斤售价在200元左右,春茬平均亩产量在500斤左右,每斤售价在75-80元左右,收入很可观。

“当初看中羊肚菌发展前景,就先到外地去学习种植技术,回来后自己试的种,成立了合作社,逐渐扩大种植规模。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的种植技术已逐渐成熟,自己还掌握了羊肚菌的制种技术,大大节约了种植成本。起初都是买菌种,每棚菌种需要7000-8000元,现在自己制菌种,每棚菌种成本只有4000元左右,降低了一半。”科技特派员贾仝军介绍。

羊肚菌出菇旺期大棚内景

为筛选出适合呼和浩特本地栽培的品质优良、种植效益好的羊肚菌,合作社这几年先后引进六妹、梯凌等几个品种,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讨思号村、和林县樊家窑乡等地试种,对其适应性、产量表现、商品性、抗病性等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筛选出了适合本地栽培的羊肚菌优良品种,并确定了茬口进行规模化种植。

能指导  下沉基层一线

羊肚菌由于营养价值高,近几年备受市场追捧,但其生长发育过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很苛刻,因此对人工仿野生栽培的技术要求也很高。

“刚开始种羊肚菌时,出菇不均,产量低、品质也得不到保障,还容易染病。后来通过食用菌专家孙国琴老师的‘保驾护航’就有了很大改观。到了出菇旺季,满棚羊肚菌密密麻麻,长得匀称整齐,商品性也好,病害也少。”贾仝军介绍说。

贾仝军提到的食用菌专家孙国琴,是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员专家团成员,也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和食用菌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员,长期从事食用菌研究与开发,在食用菌种植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她带领的科研团队曾入选草原英才食用菌创新人才团队,研究成果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科技特派员专家孙国琴(右一)实地指导

作为科技特派员专家团成员,深入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已是孙国琴的工作常态,从羊肚菌引入呼和浩特市伊始,孙国琴就密切关注,每个示范种植基地她都不只一次地实地调查、深入指导。“羊肚菌种植的技术含量很高、风险也大,对湿度、温度和昼夜温差都异常敏感,栽培管理需要格外细心,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大的损失。所以我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们把好种植的源头关,同时解决一些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孙国琴说。

像孙国琴这样的来自科研院所的农业科技人才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为推进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通过“专家型科技特派员+骨干型科技特派员”的服务模式,把学问和技术送到合作社的田间地头,通过现场讲解、示范指导、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切实解决了基层在产业实际、科技需求和人才短板方面的困难。

会服务  带动共同致富

种植规模扩大后,吸纳入社的农户也越来越多,要让农户们种得出、种得好,还得卖得出、卖得好,因此技术、市场和销路就成为科技特派员们最关切的问题。

今年合作社在和林基地种植的70多棚羊肚菌,其中有20多棚由吸纳入社的7户农户种植,由合作社负责统一原料加工、统一菌种提供,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技术服务和统一商标销售。合作社里贾仝军和刘瑞两名科技特派员分工明确,一个主内,主要负责种植技术;一个主外,主要负责对接市场跑销售。

“从前期的基质处理、菌床设置、接种到后期的生产管理和销售,都是以合作社的入社社员为先,先保证他们的利益。通过专家科特派的传帮带,我们自己培养的技术员现在也能独当一面。在市场销售方面,合作社已经与北京、上海、广东、成都、昆明等地的采购商和经营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下一步吸纳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服务水平,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打下了基础。”刘瑞介绍说。

小小的羊肚菌不仅让科技特派员在农村领域成功实现创新创业,收获颇丰,还通过合作社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特色种植增收致富,也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在用工高峰期,基地每天从采摘、转运到冷库分拣、包装、发货的用工人数在十几到二十人。

合作社培养的技术员(左)指导村民王美珍(右)采摘羊肚菌

在基地大棚采摘的村民王美珍介绍:“羊肚菌集中上市的时候,来合作社打工一个月能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

“这个活坐到荫凉地,用毛刷简单处理一下采收时羊肚菌上带的泥土,聊着天就把活儿干了,不累还能在家门口挣钱。”在冷库负责分拣的70多岁的樊莲女一边说着还不误手里的活计。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科技特派员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成为了引导和扶持农民群众发展特色农业、增加收入不可或缺的力量,从试种到推广再到技术指导,将科技服务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并与农户建立利益与风险共担机制,实现生产、技术与市场的有机连接,有效化解了乡村人才力量不够、科学技术基础不强的问题,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附件:

上一篇: 自治区科技厅组织参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

下一篇: 黄志强在中国农科院草原研究所调研草原草业科技创新情况

中国政府网
科学技术部
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网
各省科技厅网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各盟市科技网
呼和浩特市 包头市 赤峰市 兴安盟 通辽市 巴彦淖尔市 乌海市 乌兰察布市 阿拉善盟 锡林郭勒盟 呼伦贝尔市
网站声明 网站地图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承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政府网站标识码:1500000057

蒙ICP备2021001220号-1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2335号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 

微信公众号

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网站 无障碍浏览
  • 组织机构
  • 科技动态
  • 政务公开
  • 政务服务
  • 互动交流
  • 专题专栏
当前位置: 首页 > 科技动态 > 工作动态 > 科技厅工作
科技厅工作

特色食用菌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时间:2021-07-07 08:39  来源: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农村科技处


走进位于呼和浩特市和林县小甲赖村内蒙古瑞福杨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基地,科技特派员贾仝军和刘瑞正将大棚刚采摘下来的鲜羊肚菌送往冷库,分拣包装后准备当天发往昆明等地。今年合作社在呼和浩特市几处基地种植的上百亩特色食用菌羊肚菌喜获丰收。

科技特派员刘瑞介绍:“今年和林基地2月份种植的70多棚春茬羊肚菌目前已基本售罄,每个棚产量平均下来在500斤左右。目前市场羊肚菌鲜菇价格为每斤75-80元,每个棚刨除成本,一茬可以净赚2.5万元左右。”短短四个月时间,羊肚菌就为合作社和入社社员带来上百万元的纯利润。

早在2017年,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员贾仝军和刘瑞就瞅准了珍惜药食兼用菌羊肚菌的发展机会,将其引入本地进行人工仿野生栽培并获得成功。几年时间,他们从制种到生产管理再到市场销售,不断摸索总结、积累经验,栽培技术已日趋成熟,种植规模也从起初的几亩发展到现在的上百亩,并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带领当地村民开辟出了一条食用菌差异化发展的致富新门路。

懂技术  选好产业方向

在基地遮阳网覆盖的大棚内,环境阴凉湿润,羊肚菌生长正好,乳白色的菇柄上托举着深褐色的菇帽形态酷似翻开的羊肚,大棚里工人正忙着采摘。

大棚内生长的鲜嫩羊肚菌

刘瑞介绍:“从5月中旬开始,每天都有几十到上百公斤的优质羊肚菌从基地航空冷链直发昆明、广州、上海等地,这个季节云南、贵州、四川等羊肚菌的主产区因为气候原因产品正处于空档期,我们正好利用这个空档期抢占市场,现在订单不断,先款后货也供不应求。”

羊肚菌栽培季节短,收益高,在呼和浩特市一年可以种植两茬,冬茬12月份左右上市,平均亩产量在200斤以上,每斤售价在200元左右,春茬平均亩产量在500斤左右,每斤售价在75-80元左右,收入很可观。

“当初看中羊肚菌发展前景,就先到外地去学习种植技术,回来后自己试的种,成立了合作社,逐渐扩大种植规模。通过几年的摸索,我们的种植技术已逐渐成熟,自己还掌握了羊肚菌的制种技术,大大节约了种植成本。起初都是买菌种,每棚菌种需要7000-8000元,现在自己制菌种,每棚菌种成本只有4000元左右,降低了一半。”科技特派员贾仝军介绍。

羊肚菌出菇旺期大棚内景

为筛选出适合呼和浩特本地栽培的品质优良、种植效益好的羊肚菌,合作社这几年先后引进六妹、梯凌等几个品种,在呼和浩特市新城区讨思号村、和林县樊家窑乡等地试种,对其适应性、产量表现、商品性、抗病性等进行对比分析,最终筛选出了适合本地栽培的羊肚菌优良品种,并确定了茬口进行规模化种植。

能指导  下沉基层一线

羊肚菌由于营养价值高,近几年备受市场追捧,但其生长发育过程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很苛刻,因此对人工仿野生栽培的技术要求也很高。

“刚开始种羊肚菌时,出菇不均,产量低、品质也得不到保障,还容易染病。后来通过食用菌专家孙国琴老师的‘保驾护航’就有了很大改观。到了出菇旺季,满棚羊肚菌密密麻麻,长得匀称整齐,商品性也好,病害也少。”贾仝军介绍说。

贾仝军提到的食用菌专家孙国琴,是呼和浩特市科技特派员专家团成员,也是内蒙古农牧业科学院蔬菜研究所食用菌研究室和食用菌内蒙古自治区工程研究中心的研究员,长期从事食用菌研究与开发,在食用菌种植方面有着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她带领的科研团队曾入选草原英才食用菌创新人才团队,研究成果获多项国家发明专利。

科技特派员专家孙国琴(右一)实地指导

作为科技特派员专家团成员,深入一线进行技术指导已是孙国琴的工作常态,从羊肚菌引入呼和浩特市伊始,孙国琴就密切关注,每个示范种植基地她都不只一次地实地调查、深入指导。“羊肚菌种植的技术含量很高、风险也大,对湿度、温度和昼夜温差都异常敏感,栽培管理需要格外细心,管理不当很容易造成大的损失。所以我尽可能地去帮助他们把好种植的源头关,同时解决一些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孙国琴说。

像孙国琴这样的来自科研院所的农业科技人才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为推进人才下沉、科技下乡,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并通过“专家型科技特派员+骨干型科技特派员”的服务模式,把学问和技术送到合作社的田间地头,通过现场讲解、示范指导、面对面交流等方式,切实解决了基层在产业实际、科技需求和人才短板方面的困难。

会服务  带动共同致富

种植规模扩大后,吸纳入社的农户也越来越多,要让农户们种得出、种得好,还得卖得出、卖得好,因此技术、市场和销路就成为科技特派员们最关切的问题。

今年合作社在和林基地种植的70多棚羊肚菌,其中有20多棚由吸纳入社的7户农户种植,由合作社负责统一原料加工、统一菌种提供,统一生产管理,统一技术服务和统一商标销售。合作社里贾仝军和刘瑞两名科技特派员分工明确,一个主内,主要负责种植技术;一个主外,主要负责对接市场跑销售。

“从前期的基质处理、菌床设置、接种到后期的生产管理和销售,都是以合作社的入社社员为先,先保证他们的利益。通过专家科特派的传帮带,我们自己培养的技术员现在也能独当一面。在市场销售方面,合作社已经与北京、上海、广东、成都、昆明等地的采购商和经营商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下一步吸纳更多农户加入合作社扩大产业规模,提高服务水平,带动更多群众增收致富打下了基础。”刘瑞介绍说。

小小的羊肚菌不仅让科技特派员在农村领域成功实现创新创业,收获颇丰,还通过合作社带动了周边农户发展特色种植增收致富,也为附近村民提供了就近就业的机会,在用工高峰期,基地每天从采摘、转运到冷库分拣、包装、发货的用工人数在十几到二十人。

合作社培养的技术员(左)指导村民王美珍(右)采摘羊肚菌

在基地大棚采摘的村民王美珍介绍:“羊肚菌集中上市的时候,来合作社打工一个月能有3000元左右的收入。”

“这个活坐到荫凉地,用毛刷简单处理一下采收时羊肚菌上带的泥土,聊着天就把活儿干了,不累还能在家门口挣钱。”在冷库负责分拣的70多岁的樊莲女一边说着还不误手里的活计。

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要振兴,科技特派员为乡村产业发展注入了新动力,成为了引导和扶持农民群众发展特色农业、增加收入不可或缺的力量,从试种到推广再到技术指导,将科技服务渗透到产前、产中、产后的各个环节,并与农户建立利益与风险共担机制,实现生产、技术与市场的有机连接,有效化解了乡村人才力量不够、科学技术基础不强的问题,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


附件:

主办单位:内蒙古自治区科学技术厅

蒙ICP备19004535号 蒙公网安备:15010502000857号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蒙B2-20090015

地址:内蒙古呼和浩特市赛罕区丰州南路78号

电话:0471-6328766/6328706 传真:0471-6923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