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保护性耕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于2013年4月经自治区科技厅批准认定,依托单位是内蒙古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中心主任路战远,经过七年的发展,中心在团队建设、基础条件保障等方面取得了巨大进步,现有核心成员15人,建有3个专业实验室,配备仪器设备400余台(套)。期间获省部级科技一等奖4项,获授权发明专利13件、实用新型专利50多件,制订发布地方标准30余项,出版著作5部,发表论文100余篇。
“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力建设-内蒙古自治区保护性耕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针对农牧交错风沙区农田风蚀沙化、土壤退化、农田生产力下降等主要生产生态问题,开展耕地保育和可持续耕作等关键技术的研究与示范,研发秸秆覆盖防风固土、秸秆还田增碳培肥、沃土耕层构建、资源高效型轮作种植等关键技术4项,集成建立大兴安岭南麓耕地增碳节水与丰产栽培、大兴安岭北麓耕地保土增碳与丰产栽培、阴山北麓固土减蚀与稳产增效等技术模式3项。培训农民和技术人员116 人次,制订并发布地方标准3项,建立核心示范区3处,累计推广5.3万亩。
通过“自治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能力建设——内蒙古自治区保护性耕作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项目的顺利实施,不仅提升了“中心”的硬件设施设备,而且培养多名科研人才和基层技术人员,有效提高了“中心”的科技研发和技术服务能力。